第一章
不扩建教室,又聘请了一位退休的女先生教授《女论语》。
然而好景不长。一天清晨,阿福慌慌张张跑来:苏妈妈,不好了!街上贴满了告示,说我们学堂伤风败俗!
我急忙出门查看,只见街角墙上贴着大幅告示,上面写着怡红院假办学之名,行淫乱之实,落款是一群正义之士。
更糟的是,当我回到怡红院时,发现门口聚集了一群书生模样的人,正高声叫骂:
女子无才便是德!
青楼办学,滑天下之大稽!
滚出京城!
老周急得团团转:苏妈妈,这可如何是好今日还有周家小姐要来上课......
我沉着脸:照常上课。阿福,去请张捕头派人维持秩序。
书生们的抗议持续了三天,期间怡红院的生意大受影响。我隐约感觉背后有人操纵——这些书生大多面生,不像是自发前来。
第四天,事态升级。一群蒙面人夜袭怡红院,往院子里扔臭鸡蛋和烂菜叶,还打碎了几扇窗户。我连夜去找赵明轩商议对策。
赵府书房里,赵明轩听完我的叙述,眉头紧锁:是高侍郎的手笔。
何以见得
近日朝中正为女子可否入学争论不休。赵明轩解释道,太子一派主张开明,认为女子识字有助于相夫教子;丞相一派则坚持女子无才便是德。高侍郎是丞相党羽,此举意在打击太子的主张。
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们的小小学堂,竟成了朝廷党争的棋子!
那现在怎么办我问。
赵明轩沉思片刻:两条路。一是暂避锋芒,停办学堂;二是......
二是什么
把事情闹大。赵明轩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让太子注意到你们。
我心头一亮:我选第二条。
三天后,怡红院门前搭起了高台。柳如云白衣胜雪,端坐台上,抚琴而歌。她唱的是我改编的《木兰辞》,但加入了更多女性自强的元素。
台下人头攒动,除了看热闹的百姓,还有不少文人墨客——是我让翠儿以百花楼的名义散播消息,说怡红院才女要公开挑战男权。
柳如云唱罢,我登台高声道:诸位,怡红院办学,只为让女子识得几个字,读得懂家书,算得清账目,何罪之有
人群中有人起哄:女子读书有何用
就是!相夫教子要什么学问
我不慌不忙,让春桃上台:春桃,你来说说,读书识字后有什么变化
春桃虽有些怯场,但声音清晰:回苏妈妈,自识字后,我能读家信了,知道老母身体安康;会记账了,月钱再没少过一文;还学会了《女诫》,知道如何孝敬公婆......
她朴实的话语打动了不少人。接着,我又请上几位学生家长现身说法,证明女子识字确实有益无害。
正当气氛缓和时,一队官差突然出现,驱散人群:奉府尹大人令,聚众滋事者一律收监!
眼看又要起风波,忽听一阵马蹄声,一队锦衣侍卫簇拥着一顶华贵轿子停在台前。轿帘掀起,露出一张年轻俊朗的面孔。
赵明轩立刻上前行礼:参见太子殿下。
全场哗然,跪倒一片。我心头狂跳——这就是当今太子
太子和颜悦色地说:听闻此处有才女献艺,本宫特来一观。方才那首《木兰辞》,词意新颖,唱得也好。
我伏地不敢抬头:民妇叩见太子殿下。
起来吧。太子笑道,女子识字,本是好事。本宫近日正欲奏请父皇,允民间兴办女学。怡红院此举,正合本宫心意。
有太子这句话,风波立刻平息。那些抗议的书生作鸟兽散,街上的诽谤告示也一夜之间消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