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楔子·梧桐影碎
暮春的风裹着细雪,在中山公园的梧桐道上织成一张斑驳的网。钱英扶着雕花石栏喘息,羊绒围巾被风掀起一角,露出鬓边星星点点的银霜。轮椅上的李建国正和护工说着什么,她的目光却突然定在二十步外的长椅上——穿藏青呢大衣的老人正帮身边的妇人拢好滑落的披肩,指节泛着淡淡的青灰,腕骨处那道当年爬树救人留下的疤痕,在暮色里忽明忽暗。
英英,该回家了。李建国的声音带着慢性病特有的沙哑,钱英慌忙低头调整围巾,指尖却触到湿润的眼角。再抬头时,那对老夫妇已互相搀扶着起身,妇人的银发上沾着片梧桐絮,老人伸手替她摘下,动作轻柔得像是在触碰一朵开败的白梅。
记忆突然被撕开一道口子。1968年的深秋,也是这样的梧桐道,叶卫国把她的手塞进自己军装口袋,掌心的温度比朝阳还烫:英英,等我从兵团回来,我们就在这棵梧桐树下照相,让阳光透过叶子,把你的影子印在我心里。
此刻老人转身,暮色中四目相触。钱英听见自己剧烈的心跳,像四十年前藏在书包里的梧桐籽,在课桌下噼里啪啦地炸开。他的鬓角全白了,眉峰却还是当年那样英挺,只是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比深秋暮色更浓的苍凉。
老叶,这位是...妇人的声音像浸了蜜,钱英看见她腕上戴着自己亲手编的红绳,那是1972年春节,她蹲在宿舍走廊编了整夜的平安结。
这是...中学同学。叶卫国的喉结滚动着,目光在她扶着轮椅的手上停留半秒,忽然转身指向远处:敏敏,你看那棵紫藤,和咱们院子里的是不是很像
钱英听见李建国在问老钱你怎么了,指尖掐进掌心的月牙痕里。远处的紫藤架下,有对年轻情侣在拍照,女孩笑着把男孩的手按在自己腰间,阳光穿过藤蔓,在他们身上洒下细碎的金箔。她忽然想起那年在照相馆,叶卫国的手也是这样搭在她肩上,摄影师说笑一笑,他却在镜头按下前轻声说:英英,你的眼睛比相馆的灯还亮。
暮色渐浓时,两对老人在公园门口道别。钱英看着叶卫国扶着妻子坐上出租车,车尾的红灯像颗坠落的星,消失在渐起的雾里。李建国的轮椅碾过满地梧桐絮,她弯腰捡起一片,脉络清晰如四十年前未寄出的信纸上的折痕——那封写满我等你的信,最终被退回时,信封上盖着查无此人的蓝戳。
围巾又被风吹开,钱英忽然想起,刚才擦肩而过时,叶卫国身上有淡淡的薄荷味。是她当年最爱用的雪花膏味道,还是,只是记忆在时光里发了酵的错觉
第一章·初遇·图书馆的薄荷香(1965年·上海)
复兴中学的图书馆像座浸在墨水里的老房子,木楼梯踩上去吱呀作响,总让钱英想起外婆家的旧梳妆台。她踮脚去够第三层的《飞鸟集》,蓝布校服袖口蹭到旁边的军事杂志,泛黄的封面上,穿列宁装的女战士目光如炬。
同学,需要帮忙吗
少年的声音从头顶落下,带着胸腔震动的共鸣。钱英慌忙回头,看见穿白衬衫的男生正抱着一摞书站在梯子上,领口翻出半寸洗得发白的蓝布,腕骨处有道新鲜的疤痕,像是被铁丝划过。
谢谢,我够得到。她抓紧书脊,指尖却在触到书的瞬间打滑。男生立刻放下书,长臂一伸就把《飞鸟集》取了下来,指尖掠过她手背时,带着淡淡的薄荷味——是校医室常用的紫药水混着香皂的气息。
叶卫国,高二(3)班。他把书递过来,掌心的薄茧擦过封面,你是高一(5)班的钱英吧上次作文比赛,你的《梧桐树下的梦》写得真好。
钱英的耳根发烫。她接过书时,看见他怀里的书里夹着张泛黄的信纸,边角处画着简易的飞机模型,尾翼上歪歪扭扭写着赠给最可爱的人。后来她才知道,那是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