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做,不能被一时的享受迷了眼。
阿呆皱着眉头思考着:赵大哥,您是说要有信念,还要守纪律,才能过好生活,对吗
赵大哥拍拍阿呆的肩膀说:对呀,有了信念,就有了方向,守好纪律,就不会走偏。这样,不管吃啥,都能把日子过好。
求教教授
从工厂出来,阿呆的思绪还是乱乱的。他听说城里大学有位知名的教授,对人生哲理很有研究,于是决定去碰碰运气。
阿呆费了好大劲,终于找到了教授的办公室。他小心翼翼地敲敲门,得到应允后,走进房间。教授看到这个穿着朴素、满脸憨厚的小伙子,微笑着问:年轻人,有什么事吗
阿呆紧张地搓搓手,把伙伴们的事和自己的疑问说了出来。教授听完,坐直身子,认真地说:这是个很深刻的问题。从本质上讲,这是关于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塑造的问题。阿明有着坚定的精神追求,他对文学和哲学的热爱,使他在艰苦的生活中不断汲取力量,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领悟融入作品,传递正能量。而富贵缺乏内在的精神支撑,他的价值观建立在物质享受和虚荣之上,一旦外界条件变化,就容易陷入堕落。这就如同建筑,阿明用知识、品德和理想搭建起坚固的精神大厦,富贵却用欲望和贪婪堆砌起摇摇欲坠的空中楼阁。
阿呆皱着眉头,努力消化着教授的话:教授,您是说要有好的精神追求,才能把日子过好,对吗教授点点头:没错,精神境界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和人生走向。人若能坚守高尚的精神追求,即便身处困境,也能从平凡中创造不凡;反之,若被低俗的欲望掌控,即便物质富足,也终会迷失自我。
阿呆谢过教授,带着一肚子的思考离开了校园。他一边走一边想,觉得教授说的话虽然有道理,但还是有些抽象,怎样才能让这些道理变得更具体,更能指导自己的生活呢
问道士
从大学出来,阿呆的思绪依旧纷乱如麻。回家途中,路过一座道观,他想起里面有道长,说不定能从道长那里得到更为深入浅出的启发。
阿呆走进道观,清幽的氛围让他的心瞬间平静了几分。一位鹤发童颜的道士正在清扫庭院,他恭敬地走上前,行了个礼,接着把自己的困惑一股脑儿说了出来。
道士停下手中的扫帚,目光平和地看着阿呆说:世间万物皆有因果,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人所食之物,不过是外在滋养;而内心的修炼,才是根本。阿明心向光明,以馒头为食却能滋养精神,用文字度人;富贵内心被欲望蒙蔽,纵有山珍海味,也难填欲壑,终致堕落。如同炼丹,纯净之心如优质丹炉,能炼出延年益寿之仙丹;而被贪嗔痴填满的心,就像破损之炉,再好的材料也只能炼出废渣。
阿呆听得入神,追问道:道长,那具体该如何修炼内心,去除欲望呢道士微笑着说:从日常点滴做起,学会知足感恩,不盲目攀比,以平和之心对待世间万物。当你内心清净,欲望自然就会减少,便能走上正道。
阿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道长,您是说要修炼内心,去除欲望,才能像阿明一样,让生活变好,对吧道士微笑着点头:正是此理,内心清净,方能明悟正道。
问和尚
离开道观,阿呆继续琢磨着这个问题。他又来到了村里的寺庙。寺庙里香烟袅袅,一位老和尚正在蒲团上打坐。阿呆静静地等待老和尚结束,然后上前恭敬地请教。
老和尚听完阿呆的问题,双手合十,缓缓说道:施主,此乃心性之异也。阿明心存善念,对文学之热爱与对真理之追求,使其能于平凡中见伟大,以文字弘扬佛法之真善美;富贵被贪、嗔、痴所困,虽享荣华,却迷失本心,陷入无尽轮回。心若菩提,虽处困境亦能绽放光芒;心若毒草,纵居华屋亦难掩丑恶。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