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织,常用这种深灰色粗棉布。
这个发现印证了李建国的猜测,这起案件很可能是特务所为。
另外,老周继续说道,我们对现场那几个模糊的脚印进行了分析,虽然不完整,但结合步幅和压力分布,初步判断,作案的两个人,身高都在一米七五左右,体重偏重,走路习惯脚跟先着地,很可能受过军事训练或者长期从事某种需要良好体力的工作。
一米七五,偏重,军事训练……李建国喃喃自语,脑海中开始勾勒作案人的形象。
这时,负责调查赵志远背景的刑警小马也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调查报告。
队长,赵志远的情况查清楚了。小马说道,赵志远,男,32岁,河北人,1947年入伍,参加过战争,1955年转业。档案显示,他政治历史清楚,表现良好,即将被安排到县物资局担任副局长,这是个重要岗位。但是,我们在核查他的入伍经历时,发现了一个疑点。他档案里填写的服役部队,经过我们与原部队核实,并没有他的记录。原部队的老同志说,那个时期的花名册里没有赵志远这个人。
什么李建国吃了一惊,档案里的服役经历是假的
目前看来是这样,小马点头,我们又查了他转业时的相关手续,看起来都很齐全,但就是原部队对不上。这说明,赵志远的身份很可能有问题。
李建国猛地站起来,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线索开始串联起来了:被抢的是赵志远的档案,而赵志远的身份存在重大疑点。敌人抢档案的目的,很可能是为了保护赵志远这个潜伏的特务,或者是为了销毁他档案中可能存在的破绽
这么说,赵志远很可能是敌人潜伏下来的特务,而那份档案里,可能有揭穿他身份的关键证据
李建国停下脚步,敌人得知我们要调阅赵志远的档案进行审查,所以才铤而走险,派人抢走档案,企图掩盖真相。他们选择在鼓楼附近动手,说明他们对这一带很熟悉,甚至可能在这附近有据点。
队长,那我们现在是不是应该立刻控制赵志远小马问道。
不行,李建国摇摇头,我们现在只有他服役经历造假的证据,还不足以证明他就是特务。而且,打草惊蛇的话,可能会让他背后的人警觉,断掉我们的线索。我们需要更确凿的证据,还要查出抢走档案的那两个人,以及他们和军管会内部可能存在的内鬼之间的联系。
李建国的目光再次投向了军管会的方向。赵志远即将到物资局担任副局长,这个岗位需要军管会的审批和备案。如果军管会内部有内鬼,那么这个内鬼很可能就是泄露赵志远档案即将被调阅消息的人,甚至可能是策划了这次抢包行动。
老王,李建国下令,你带几个人,重点监控张守义,看看他有没有异常举动,有没有和什么可疑人员接触。同时,继续深入调查军管会内部人员,尤其是负责文件收发和审批的相关人员,看看有没有和敌人勾结的迹象。
是!小马,你去查赵志远,二十四小时盯着他,看看他平时都和什么人来往,有没有什么秘密活动。
明白!安排好任务,李建国决定再次前往鼓楼附近,进行实地勘察。他觉得,鼓楼这个地方,一定还有什么秘密没有被发现。
午后的阳光明媚,鼓楼在阳光下显得古朴而庄重。周围的居民已经开始了正常的生活,胡同里有孩子在玩耍,老大娘坐在门口择菜。李建国穿着便衣,像一个普通的路人,在鼓楼周围慢慢走着,观察着每一个细节。
鼓楼后面,是一片杂乱的民居,巷道狭窄,四通八达。李建国想起陈敬之说过,抢包的人是往鼓楼后面跑的。他走进那些迷宫般的小巷,仔细观察着地面、墙壁,以及周围的房屋。
突然,他在一条小巷的尽头,发现了一间不起眼的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