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8090
    “喂喂!我还在呢!茯苓儿才用不着你看顾,有我陪着就够了。”清风气得直跺脚。

    “等过了年,你就要开始跟着住持学习相人之术,哪里得闲陪茯苓儿玩耍。”苏衡耐心劝道。

    “那他是太学生,他也要读书上课,不是比我还忙?”清风不服气地撅起嘴巴。

    “说来惭愧,我在太学读书已有数年之久,但是一直考不上进士。先生们的课我都上过了。除非是大儒来讲学,其余时候孙直讲特许我可以不去上课,自行温书。”

    “哦。”清风眼皮耷拉下来,面无表情。老生了不起哦。

    “还不知道郎君姓名?”聊了许久,苏衡想起还不知道那太学生姓名。

    “实在失礼,我竟忘了自报家门”,那年轻的学子连忙致歉,“在下姓曾,名巩,字子固。”

    苏衡眸光一顿。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还是同名同姓?

    “听闻苏小道长与欧阳大人相熟,实不相瞒,欧阳大人乃在下的老师。”曾巩补充道。

    还真是历史上那位曾巩。

    苏衡默默看向茯苓儿:你可真是会挑人。

    茯苓儿睁着滚圆的琥珀色大眼睛,歪头:“喵?”

    腊月一过,很快便是年节。新的一年苏衡又窜高了几公分,虽然才十三岁,但身量已经能与十四五岁的少年郎较个高低。

    苏衡在京城的生活极为规律。每日晨起,领着观中的师兄师弟师叔师伯们打上一套八段锦。用过朝食,喂了茯苓儿,上午在藏书阁研读医书,下午在药房研制新药,晚上带着清风出门遛弯,偶尔与贵生道人和清风去龙津桥夜市买上一堆宵夜,杂嚼一番。当然,主要是贵生道人和清风在吃。

    身为熟药惠民南局的首席医官,苏衡每三日还需要去坐堂半日。自从苏衡与王医官比试,大获全胜后,苏衡在外城,尤其是城南的名声也渐渐传了出去。有不少病人专门排队等着苏衡每三日一次的坐堂。

    这样规律的日子如流水般缓缓淌过了柳月与杏月,转眼到了暮春。

    暮春三月,春光垂暮,百花尽开,街市上正是唱卖各式鲜花的好时节。一个个卖花人或挑着花担子,或挎着马头竹篮,声音婉转清脆地唱着卖花的小曲儿。歌声动听,词曲清丽,细数花名:从牡丹芍药玉绣球,数到蔷薇海棠映山红。那竹篮里头,虽没有歌儿里唱的百种花之多,但数十种那是有的。

    路过的行人或老或少,或男或女,多多少少会买上几枝几朵,或簪于鬓边或戴于头冠,人面花面相映,花香笑语齐飘。

    欢声笑语中,却有一裹着青头巾的妇人,抱着一个三岁的小儿,满目焦急,行色匆匆地掠过买花卖花的人群,径直往城南的熟药惠民南局而去。

    时近黄昏,惠民南局也内,买药的百姓与看病的病人都陆陆续续离开。今日正好是苏衡来局中坐堂诊病的日子。为最后一位病人开了药,苏衡将脉枕收回医箱,正打算从诊桌前起身,就看见一位青头巾妇人抱着一个小娃娃匆匆进来。

    有药童迎了上去:“这位娘子,是想买药还是看病?”

    “看病!我家孩子发了高热,还请带我见一下贵局的大夫。”青头巾妇人道。

    “这边请。您来得巧,今日我们苏首席也在呢。”药童将这对母子引至苏衡跟前。

    青头巾妇人看着诊桌后面十来岁的少年,愣了会儿神,半晌后,犹疑道:“这熟药惠民南局的排序,莫不是按年龄从小到大排的?”

    药童闻言,无语了一阵,哭笑不得地解释道:“这位娘子,您可真会开玩笑。别看我们苏首席年纪不大,医术那可是一等一地好,您就放心吧。”

    青头巾妇人的孩子只是寻常小儿感冒,而且是初期,虽然正在发高热,但其实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宋道医简介 >大宋道医目录 > 8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