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二章 君臣一心(求月票、求推荐票)
选官制度被世家把控,寒门子弟难有出头之日。

    国家要想重振雄风,就必须广纳贤才,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有真才实学,都应给予机会。

    “好一个一语双关……既是在谏朕,也是在自荐啊!”

    李炎心潮澎湃,连胃口都好了不少。

    他带着黄巢的考卷,重新回到餐桌前,一边享用晚膳,一边细细品读黄巢的诗文。

    等到酒足饭饱,李炎已然有了决断。

    “黄巢忠君忧国,富有才学,将他擢升至第三人,以表勉励。”

    大唐年间,殿试第二名与第三名统称榜眼。

    虽然“探花”这一称谓已经出现,但它并不特指科举考试的第三名;

    而是指在宴席活动中,选取同榜最俊秀的二三名进士,作为“探花使”,遍游名园,探采名花。

    等到后世,殿试成为定制,朝廷才会敲定“探花”之名。

    就在李炎为黄巢的才学感到欣慰,准备下旨时,殿外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

    李炎抬头一看,只见仇士良垂首低眉,小步走了进来,顿时暗道不妙。

    直觉告诉他,仇士良入夜前来,极有可能是为了黜落黄巢。

    毕竟,黄巢不久前狠狠打了仇家人的脸面,又怎会轻易放过此事。

    但李炎毕竟是久经世故的帝王,面上洋溢着出笑容,迎上前去,主动拉住仇士良的手。

    “仇将军来得正好,快快入座,同朕共用晚膳。”

    “圣上厚爱,老臣实在惶恐。”

    仇士良忙不迭地谢完恩,双膝一软,“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音带着几分颤抖说道:

    “其实,老臣今夜冒昧前来,是想再为我那不孝孙儿伪造解牒一事,向圣上请罪。”

    李炎微微一怔,旋即再次浮现出温和的笑意,上前一步,双手扶起仇士良:

    “此事朕不是已经知晓了吗?你并无罪过。

    “况且,你的‘不孝孙儿’很是争气,朕决定点他作今科第十。”

    “这,这如何使得……”

    仇士良浑浊的眼眸中,顿时闪过几分难以置信。

    他双膝一软,重重跪地,额头撞击青砖发出沉闷声响:

    “老奴……老奴纵是粉身碎骨,也难报圣上隆恩!”

    李炎凝视着仇士良微微发颤的身躯,心中暗自思量:

    ‘神情不似作伪,看来仇士良确未染指礼部。’

    更何况,派去取卷的田录,是他自颍王府带进宫的老人,忠心可鉴。

    仇士良纵有通天手段,也难在阅卷上做手脚。

    念及此处,李炎紧绷的心弦略松,伸手虚扶道:

    “将军言重了。若无将军鼎力相助,何来今日的朕?”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温和:

    “朕信得过将军,更信得过仇家。待放榜之后,便让慕阳改回本名吧。”

    仇士良闻言,第三次叩首谢恩。

    在李炎的坚持下,他才战战兢兢地虚坐在座旁,执壶为皇帝添茶。

    茶香氤氲间,他状似无意地瞥见李炎手边的考卷,故作惊讶道:

    “咦,圣上,这莫不是那黄士子的考卷?老臣可否一观?”

    李炎执箸的手指微微一紧,面上却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

    仇士良双手恭敬地捧过考卷,细细品读。

    待看到最后两首诗文时,也如李炎一般惊叹连连,甚至还将黄巢比作大李杜再世。

    “敢问圣上,给黄巢的是何名次?”

    ‘还是来了。’

    李炎闭眼一瞬,心知殿试第三的位置,已经无法给到黄巢。

    为了稳住仇士良,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黄巢挽天倾简介 >黄巢挽天倾目录 > 第十二章 君臣一心(求月票、求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