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来。老吴的亡灵搓着虚幻的双手,地府的鬼差都说,几百年没见过这么重情义的活人。

    会哽咽得说不出话。他没想到自己偷偷摸摸的祭奠,竟在另一个世界有如此大的回响。

    本来我们早该投胎了。蒙站起身,身影开始变得模糊,但大伙儿商量好了,要留在地府等将军需要帮忙的这天。

    东方泛起鱼肚白,亡灵们的轮廓越来越淡。会急切地伸手想抓住什么:别走!我还有很多话...

    将军保重。蒙的声音已经细若游丝,记得师父的话...应时...得道...

    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时,乱葬岗恢复了寂静。会独自站在晨光中,怀中那卷《周易》不知何时掉在地上,正翻在既济卦那一页: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会拾起竹简,忽然笑出声来。他明白了师父预言的真正含义——这些年的忍辱负重,那些秘密的祭奠,甚至今夜的生死危机,都是通向大道的必经之路。就像沧浪之水,清浊皆有其用。

    他解下腰间的青铜剑,轻轻放在祭坛上。这把伴随他二十年的兵器在阳光下闪烁着最后的光芒,然后被永远地留在了亡魂安息之地。

    第九章

    归途

    黎明时分,会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渭水边。他脱下染血的秦军制服,换上包袱里的粗布衣衫,又用河泥抹乱了自己的面容和头发。铜镜碎片中映出的已不是那个威风凛凛的虎贲千夫长,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流民。

    从今日起,世上再无会这个人。他对着河水轻声说。师父当年赐他会这个名字,是取天地交会之意。如今天地不仁,这个名字也该随剑而去了。

    三个月后,一个自称无会子的流浪者出现在东莱郡的集市上。他衣衫褴褛却气度不凡,用草药为村民治病从不收钱。有人说曾在深夜看见他在海边祭拜,也有人说听他吟诵过谁也听不懂的古老咒语。

    这日黄昏,无会子来到东莱山脚下的一座废弃道观。观门早已腐朽,殿内结满蛛网,但紫气东来的匾额依然高悬。他拂去老君像上的灰尘,点燃三炷自制的艾草香。

    弟子回来了。无会子的声音在空荡的大殿里回响。月光从残破的屋顶漏下,照在他满是老茧的手上——这双手曾经握剑杀人,如今却只会采摘草药、修补房屋。

    第十章

    观复

    无会子开始独自修复这座道观。他砍来山中的竹子修补屋顶,用黏土重塑已经剥落的神像,又在殿后开垦出一小块菜地。每天清晨,他都会坐在观前的老松树下冥想,直到第一缕阳光照在脸上。

    这天他正在整理从溪边采来的草药,忽然听见门外有凌乱的脚步声。三个衣衫褴褛的孩子躲在门框边,最大的那个怀里抱着个面色发青的小女孩。

    神仙...救救我妹妹...大孩子怯生生地说。

    无会子连忙接过孩子,发现她浑身滚烫,呼吸微弱。他迅速取出晒干的黄芩和金银花,熬成一碗苦涩的汤药。

    你父母呢他一边喂药一边问。

    都死在骊山了。大孩子低着头,官府说去修陵墓能吃饱饭...

    无会子的手微微一顿。他想起咸阳城中那些关于修建帝陵的可怕传闻——数万刑徒在监工的鞭笞下劳作至死,他们的尸体直接被砌入陵墓。

    当夜,他在观后的菜地旁搭了个简易的草棚,让四个孩子暂时住下。月光下,无会子翻阅着那本幸存的《道德经》,手指停在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一句上。远处传来孩子们熟睡的呼吸声,他轻轻合上竹简,做了一个决定。

    第十一章

    聚散

    消息传得很快——东莱山上有个懂医术的道士收留无家可归的孩子。不到一个月,道观里已经住了十几个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沧浪濯缨:无会子的道途简介 >沧浪濯缨:无会子的道途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