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如果你想真正做点什么,明天来基金会。
次日清晨,沈明远站在星河基金会的仓库里震惊不已。这里没有奢华的办公室,只有堆满教案的铁皮柜;没有光鲜的庆功宴照片,只有孩子们用蜡笔绘制的感谢卡。一位志愿者推着装满教具的三轮车经过,车轮碾过他的皮鞋,却连头也没抬:借过,山里的孩子等着用呢。
这十年,我们拒绝了七次商业冠名,退回了三百万来历不明的捐款。林晓薇递给他一份审计报告,每一页都贴着密密麻麻的票据,但我们换来了两千双不再皲裂的小手,换来了八百个走出大山的梦想。
沈明远的手指抚过墙上的照片墙。在众多笑脸中,一张黑白照片格外显眼——那是沈星河穿着病号服,握着孩子们寄来的明信片,苍白的脸上带着满足的笑。角落里用铅笔写着一行小字:此生无憾,唯愿星河长明。
三个月后,沈氏集团召开新闻发布会。沈明远宣布将集团旗下所有子公司股权的10%注入星河基金会,成立星河永续发展基金。台下闪光灯此起彼伏,他却对着镜头举起那枚银质领带夹:这是我叔叔留下的,他教会我,真正的财富,是照亮他人的勇气。
散场后,林晓薇在后台拦住沈明远。她从口袋里掏出个锦盒,里面是枚崭新的银戒,内侧刻着明远二字:替他谢谢你。沈明远接过戒指的瞬间,窗外的阳光恰好穿透云层,在两人身上镀上金边。
深夜,林晓薇独自来到沈星河的墓前。墓碑前的雏菊开得正好,是她每周亲自更换的。你看,她摸着墓碑上的名字轻声说,我们守住了星河。山风掠过耳畔,恍惚间又听见他温柔的声音:我的女孩,要做自己的太阳。
此刻,基金会的工作群弹出新消息。阿贵在视频里展示着清华校园,身后跟着一群叽叽喳喳的学弟学妹:林老师,我们成立了‘星河志愿团’!林晓薇笑着擦去眼泪,抬头望向夜空。繁星点点,正如那些被点亮的人生,在黑暗中汇成璀璨的银河,生生不息。
(第八章)
深冬的北京飘着细雪,人民大会堂前的红毯被灯光照得发亮。林晓薇穿着素色旗袍,胸前的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勋章在闪光灯下熠熠生辉。当主持人念到她的名字时,掌声如潮水般涌来,她却在人群中看见了那个熟悉的身影——沈明远站在后排,朝她微微点头,眼神中带着与沈星河如出一辙的欣慰。
颁奖仪式结束后,林晓薇被媒体团团围住。林理事长,听说星河基金会即将启动海外助学计划,这是否意味着公益事业的国际化转型面对记者的提问,她正要开口,手机突然震动起来。一条匿名短信跃入眼帘:小心身边人,沈明远不像表面那么简单。
寒意顺着脊椎蔓延,林晓薇攥紧手机。这些年,她早已习惯了明枪暗箭。曾有人故意在基金会的饮用水里投毒,有人买通网络水军抹黑她的私生活,甚至还有人寄来带血的恐吓信。但这条短信,却让她想起沈明远办公桌上那张与神秘商人的合影——照片边缘被刻意裁掉,露出的部分里,对方手腕上的龙形纹身格外刺眼。
当晚,林晓薇潜入沈明远的办公室。月光透过百叶窗洒在文件柜上,她翻出沈氏集团与东南亚某企业的合作协议,瞳孔猛地收缩——这份合同里暗藏条款,要求星河基金会将部分善款用于投资该企业的矿产项目。而那些矿区,正是国际环保组织多次曝光的血汗工厂。
找什么呢身后突然传来沈明远的声音。林晓薇转身时,看见他倚在门框上,手里转动着那枚银质领带夹,嘴角挂着似笑非笑的弧度。办公室的空调发出轻微嗡鸣,气氛瞬间凝固。
解释一下,为什么要拿孩子们的未来做交易林晓薇将合同甩在桌上,沈星河要是知道你这么做,会怎么想沈明远的眼神闪过一丝挣扎,随即恢复冰冷:时代变了,慈善需要新玩法。那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