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了,李秀芹轻声说,眼睛看着地面,带闯闯来看看你...
程建国哽咽得说不出话来。一岁多的程闯已经会走路了,好奇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男人。
那天晚上,在狭小的出租屋里,李秀芹看着丈夫忙前忙后地给孩子冲奶粉、铺床,眼神渐渐柔和。你变了很多,她突然说,以前在家从不干这些。
这里没人伺候你,程建国苦笑道,什么都得自己来。
夜深人静时,李秀芹终于问出了那个压在心底的问题:你后悔吗离开铁饭碗,跑到这么远的地方...
程建国望着窗外的霓虹灯光,缓缓摇头:秀芹,你知道吗在纺织厂时,我每天晚上都做同一个梦,梦见自己在一条快要沉的船上,拼命喊人帮忙,却没人理我。现在虽然累,但至少我能决定自己的方向。
李秀芹沉默了很久,最后轻声说:我请了一个月假...可以多待段时间...
这是他们分别一年多来,程建国第一次看到希望的曙光。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程建国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贸易。1986年,他在深圳宝安区租了一间小厂房,开始尝试简单的电子元件生产。王勇负责采购和销售,他则主抓技术和生产。第一批自产的电容器质量不稳定,退货率高达30%,几乎赔光了前两年积累的利润。
还是老老实实做贸易吧,王勇再次劝他,生产太烧钱了。
程建国却固执地一头扎进车间,和技术员一起调试设备、改进工艺。三个月后,他们的产品质量终于稳定下来,成本比进口货低40%,迅速打开了市场。
1987年,建勇电子厂员工扩大到五十多人,月营业额突破二十万元。程建国在福田区买了一套三居室,把妻子和孩子正式接来深圳。李秀芹辞去了老家的工作,在深圳一所小学重新应聘。
想不到你真在深圳站稳了脚跟,搬家那天,李秀芹看着崭新的公寓,感慨地说,当初还以为你...
以为我迟早会灰溜溜地回去程建国笑着接话,把儿子举过头顶,闯闯,喜欢新家吗
四岁的程闯咯咯笑着,小手拍打着父亲的脸。看着妻儿的笑脸,程建国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但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1988年,价格闯关政策引发全国性抢购潮。电子原材料价格飞涨,很多小型电子厂纷纷倒闭。建勇公司也陷入困境,流动资金几乎枯竭。
我们必须找到更便宜的货源,程建国对王勇说,我打算去东北一趟,听说那边有军工转民的电子厂,价格还没完全放开。
太远了吧而且人生地不熟的...
正因为远,去的人少,机会才多。
就这样,程建国再次踏上了征程。在开往沈阳的火车上,他结识了退休的电子工程师周志远。老人原是国营大厂的总工,对程建国描述的困境深有感触。
年轻人,你知道为什么国营厂竞争不过你们吗周志远推了推老花镜,不是技术不行,是体制僵化。一个好端端的厂子,被各种条条框框捆住了手脚。
程建国心中一动:周工,如果您有兴趣,欢迎来深圳看看。我们厂虽小,但正需要您这样的专家...
这次东北之行收获远超预期。程建国不仅采购到了价格合理的原材料,还说服了周志远南下担任技术顾问。老工程师的到来使建勇公司的技术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开始尝试生产更高端的电子元件。
1989年,国际环境变化导致很多进口电子元器件断供。程建国敏锐地抓住这个机会,在周志远的指导下,迅速开发出几种国产替代产品。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公司规模扩大了三倍。
建国,咱们发财了!看着财务报表上的数字,王勇兴奋得手舞足蹈。
程建国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