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王勇合租了一间小公寓。深圳的夏天酷热难当,但城市的活力让他忘记了不适。每天下班后,他都会去街边的报摊买《深圳特区报》,仔细研究上面的政策动向和经济新闻。

    1984年10月1日,国庆节,电子厂放假一天。程建国独自走在深南大道上,看着两旁拔地而起的高楼和街上川流不息的车辆,突然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为什么不自己创业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就再也挥之不去。那天晚上,他辗转反侧,盘算着自己的积蓄和人脉。第二天一早,他找到王勇商量。

    你疯了王勇瞪大眼睛,现在工作这么好,自己干风险太大了!

    但机会也大,程建国翻开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市场信息,我观察了很久,深圳现在电子元器件贸易很火,但大部分都是从香港倒卖。如果我们能直接联系内地厂家供货,成本能降低30%。

    内地厂家的质量...

    所以需要懂技术的人把关,程建国眼睛发亮,我在纺织厂时就接触过不少电子元件供应商,有些人脉可以用。

    王勇最终被说服了,答应出资五千元入股。程建国取出全部积蓄八千元,又向几个老乡借了三千,凑了一万六的启动资金。1984年12月,在深圳解放路的一间十平米小办公室里,建勇电子贸易公司正式挂牌。

    创业的艰辛远超程建国的想象。前两个月,他们一单生意都没做成。香港客户嫌他们规模小,内地厂家又对他们的支付能力存疑。程建国每天骑着自行车跑遍深圳的电子市场和工厂,嘴唇磨破了皮,订单却寥寥无几。

    最困难的时候,公司账上只剩下一千多元,连下个月的房租都成问题。王勇打起了退堂鼓:建国,要不我们还是回去打工吧

    程建国摇摇头,目光坚定:再坚持一个月。我联系了杭州一家电子元件厂,他们的质检科长是我大学师兄,答应先给我们一批货试试。

    转机出现在1985年春节后。程建国从杭州带回的第一批电子元件质量上乘,价格比香港货源低25%,很快被抢购一空。香港客户林世诚一次性下了五万元的订单,条件是半个月内交货。

    这单成了,我们就能翻身!程建国兴奋地对王勇说。他们连夜联系杭州厂家,对方却告知生产线出了问题,最快也要一个月才能供货。

    程建国急得满嘴起泡。关键时刻,他想起了曾经接触过的一家武汉电子厂。没有直达火车,他连夜站了十个小时的汽车赶到武汉,靠着三寸不烂之舌和过硬的技术知识,说服了犹豫不决的厂长。

    这批货质量没问题,但包装不符合出口标准,验货时程建国发现了问题,如果重新包装,赶不上交货期了。

    那怎么办王勇急得团团转。

    程建国沉思片刻,做出了一个冒险的决定:直接告诉林先生实情,降价10%卖给他。

    这个决定差点让王勇和他翻脸:降价我们就不赚钱了!

    但能保住信誉,程建国说,长远看,信誉比一单利润重要。

    出乎意料的是,香港客户林世诚被他们的诚实所打动,不仅接受了货物,还成为了长期合作伙伴。在商言商的人很多,讲诚信的很少,签合同时林世诚拍着程建国的肩膀说,我看好你,年轻人。

    1985年夏天,建勇公司的生意逐渐走上正轨。程建国租了一间像样的办公室,雇了两个员工。他每周都给妻子写信,随信附上越来越多的钱,却始终收不到热情的回信。

    8月的一个下午,程建国正在核对账目,前台小姐突然跑进来:程经理,有人找您,说是您爱人...

    程建国手中的钢笔啪嗒一声掉在桌上。他冲出办公室,看见李秀芹抱着孩子站在门口,身边是两个大行李箱。

    学校放暑假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浪潮-风起云涌简介 >浪潮-风起云涌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