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将军回来了!王平激动地迎上来,我们守军已弹尽粮绝,幸好您及时赶回!
我立刻下令:开城门,全军出击,与魏将军部队会合!
就这样,我军里应外合,一举击溃了张郃的包围圈。张郃见大势已去,不得不率残部撤退。街亭之围,终于解除!
这一战的胜利,彻底改变了马谡在历史上的命运。三日后,诸葛亮率主力部队到达,对我和魏延的表现赞不绝口。
幼常此战表现出色,不仅坚守街亭,更能审时度势,及时求援,与魏延将军配合无间,击退强敌。诸葛亮欣慰地说,此战过后,我必向陛下举荐你为军师将军。
这样的荣誉让我感到无比振奋。在原本的历史中,马谡因失街亭而被诛,而现在,我不仅保住了街亭,还即将获得更高的官职。历史,正在因我而改变。
然而,我知道,这仅仅是开始。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如何帮助诸葛亮取得北伐的最终胜利,如何让蜀汉真正统一三国,成为我肩上的重任。
第四章:火与智的较量
江南的天气比川蜀更加湿热。
行军第五日,我站在临近吴蜀边境的一座小山上,望着远处起伏的山峦和蜿蜒的河流,心中感慨万千。在历史上,这片土地曾是刘备兵败夷陵的地方,也是蜀汉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马将军,前方斥候已探明吴军动向。王平策马而来,汗水浸湿了他的战袍,陆逊率两万大军已过三江,正沿江西进,距我军不足百里。
我点点头,思索着对策。根据历史记载,陆逊擅长利用地形和火攻,尤其精通伏击战术。若按常规硬拼,我军不仅人数处于劣势,还可能重蹈历史上刘备兵败的覆辙。
传令全军,即刻向南转移,在这里——我指着地图上的一个位置,枫叶谷设伏,引诱吴军入谷。
王平露出疑惑的表情:将军,枫叶谷地势狭窄,若我军入谷,恐怕腹背受敌。陆逊素以智谋著称,未必会轻易中计。
我微微一笑: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用明诱之策。我军不必隐藏行踪,让吴军斥候清楚看到我们进入谷中。陆逊见状,必定认为这是个陷阱,从而不敢贸然追击。
王平恍然大悟:原来是将计就计,以退为进!
不错。我继续解释,陆逊不会相信我军如此愚蠢,会认为我们另有计谋。他最可能的反应是,绕过枫叶谷,从侧翼包抄,切断我军退路。而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在他绕行的必经之路上设下真正的埋伏。
这个策略融合了现代军事理论中的心理战和预判敌军反应的概念,在这个时代可谓超前。
三日后,计划开始实施。我军明目张胆地进入枫叶谷,并刻意让吴军斥候发现。随后,我亲自率领一千精锐,悄然隐蔽在吴军可能绕行的山间小路上,耐心等待。
果然,就如我预料的那样,陆逊没有直接追入谷中,而是分兵两路:一小部分兵力在谷口佯攻牵制,主力则绕道山间小路,准备切断我军退路。
当吴军主力进入我们的伏击圈时,我一声令下,埋伏的蜀军突然杀出,箭如雨下,吴军猝不及防,顿时大乱。
杀!我挥剑前指,率领骑兵冲入敌阵。
这一战,我军虽然兵力不及吴军,但因为占据了先机和地利,成功将陆逊的先头部队击溃。吴军损失近三千人,被迫后撤十余里重整旗鼓。
马将军神机妙算,连陆逊这样的名将都中了计!王平兴奋地说。
我却没有沾沾自喜,反而更加谨慎:这只是第一回合。陆逊非池中之物,必定会有反击。我们要做好准备。
果然,三日后,吴军再度来犯,这次他们改变了策略,不再贸然深入,而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陆逊显然吸取了教训,变得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