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加谨慎。

    双方在边境一带展开了拉锯战,互有胜负。我深知兵力有限,不宜硬拼,便采取了游击战术,避实就虚,扰乱吴军部署。这种战术在现代被称为不对称战争,对付兵力占优的敌人尤为有效。

    一个月后,战局陷入僵持。我军虽然成功阻止了吴军深入蜀汉腹地,但也无力将其彻底击退。而此时,北方战场传来了好消息——诸葛亮率军攻克了几座重要城池,迫使魏军主力回援,蜀汉北伐取得阶段性胜利。

    然而,就在我为北线捷报欣喜之际,一个意外的消息打破了南线的平静——陆逊突然率军撤退,放弃了进攻蜀汉的计划!

    这不合常理。我皱眉分析,吴军虽未取得决定性胜利,但也并非不可为。陆逊为何突然撤军

    我召集将领商议,众说纷纭,无人能解其中奥秘。正当困惑之际,我突然想起了黄雪交给我的那封信——遇陆逊时启。

    回到营帐,我迫不及待地拆开了信封。里面只有简单的几行字:

    陆逊乃忠义之士,为国而战,非好战之辈。若能晓以大义,言天下三分终将归一,汉室必兴,或可动其心。切记,他最重视的,是百姓安危和历史评价。

    信末署名知历者,没有其他信息。

    这封信的内容让我陷入深思。知历者这个名字颇具深意,难道黄雪口中的那位师长也是一位穿越者他如何知道陆逊的心理特点又为何要帮助我

    无论如何,既然有了这个线索,我决定冒险一试。

    次日,我派使者持和平旗帜,前往吴军大营,请求与陆逊单独会面。这个举动极为冒险,但若能说服陆逊,或许能改变三国的格局。

    出乎意料的是,陆逊竟然同意了会面。在两军交界处的一座小庙中,我第一次见到了这位历史上的名将。

    陆逊身材中等,容貌清癯,眼神锐利而沉稳。他穿着朴素的将袍,举止谦和有礼,完全不像是叱咤风云的一方霸主。

    久闻马军师大名,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陆逊客气地说。

    我拱手回礼:陆将军谬赞。在下只是侥幸取胜,实不足挂齿。

    寒暄过后,陆逊直入主题:马军师请我单独会面,想必有要事相商。

    我深吸一口气,决定开门见山:陆将军智勇双全,东吴栋梁。今日冒昧相请,是想请教一个问题——将军认为,这天下终将归于何处

    陆逊显然没料到我会问这样的问题,他沉默片刻,反问道:马军师何出此言

    自董卓之乱以来,天下三分,生灵涂炭。汉室衰微,百姓苦不堪言。我语气诚恳,将军以为,这样的局面还要持续多久若天下有一日必须统一,将军更希望是何方主导

    陆逊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马军师此言非同小可。若被旁人听去,恐怕会认为你有离间之嫌。

    我笑了笑:将军明鉴,我并非有意离间。只是作为为国为民之人,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魏国虽强,但曹丕篡汉,名不正言不顺;吴国地处江南,虽有雄才大略之主,但终究根基不深;唯有蜀汉,传承汉室正统,刘备仁义,诸葛亮鞠躬尽瘁,若有一方可以统一天下,结束战乱,非蜀汉莫属。

    这番话融合了我对三国历史的理解和对正统思想的利用,目的是触动陆逊内心深处对汉室的忠诚。在这个时代,名分和正统极为重要,即使是东吴的大臣,内心深处也未必完全认同孙权的割据。

    陆逊听完,沉默良久,最终开口道:马军师此言,颇有见地。不瞒你说,我陆逊虽为吴国大将,但心中始终怀念汉室。只是,时局所迫,不得不为吴国效力。

    我追问:若有一日,蜀汉真能北灭魏国,统一北方,将军认为吴国当如何自处

    陆逊苦笑:此乃国之大事,岂是我一介武将所能决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穿越当马谡:一场改写历史的征途简介 >穿越当马谡:一场改写历史的征途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