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章
是钝铁所制,专为她练习使用。

    良玉的兄长秦邦屏、秦邦翰,弟弟秦民屏起初有些不服,觉得妹妹抢了他们的风头,还常常故意在她练枪时捣乱。但良玉从不哭闹,只是默默加练,有时趁兄长们不注意,偷偷观察他们的动作,然后在夜里躲在被子里偷偷比划。

    有一次,邦屏故意将她的小枪藏了起来,良玉找了半天没找到,却没有告诉父亲。第二天清晨,她拿着一根树枝当枪,依旧在庭院里练习刺击。秦葵看在眼里,心中既心疼又欣慰。他没有去责罚邦屏,只是把四个孩子叫到一起,让良玉和邦屏“切磋”一番。

    那时良玉不过五岁,邦屏已经八岁,人高马大。邦屏仗着力气大,挥舞着木剑便冲了过来。良玉不慌不忙,想起父亲教的“避其锋芒,击其惰归”,侧身躲过,手中的树枝顺势一挑,正好打在邦屏的手腕上。邦屏吃痛,木剑“哐当”落地。

    “好!”秦葵抚掌大笑,“良玉,做得好!用兵之道,不在蛮力,而在巧劲,在心智!”

    邦屏羞得满脸通红,从此再也不敢小觑这个妹妹。而良玉也通过这次“较量”,在兄长们心中树立了威信,此后他们练枪习箭,再也少不了她的身影。

    四、密室里的兵书与梦想

    秦家的密室,成了秦良玉最向往的地方。

    那扇隐蔽的暗门后,仿佛藏着另一个世界。空气中弥漫着旧皮革和铁锈的味道,却让她感到无比亲切。墙角的盔甲虽然蒙着灰尘,却依旧能看出当年的威严,尤其是那副刻着“秦”字的柳叶锁子甲,在昏暗的光线下闪着冷冽的光。

    秦葵常常带着她进入密室,给她讲解兵书战策。他从不因为她是孩子而敷衍,总是用最浅显的语言,将深奥的兵法原理讲得清清楚楚。

    “良玉你看,”秦葵展开一幅古旧的地图,上面用朱砂标注着山川关隘,“这是蜀地的地形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但也正因如此,这里易守难攻。当年诸葛亮六出祁山,便是看中了蜀地的地理优势。”

    良玉趴在地图旁,小手指着上面蜿蜒的线条,好奇地问:“爹爹,诸葛亮真的很厉害吗?他的‘八阵图’真的能困住十万兵吗?”

    “阵法之妙,存乎一心。”秦葵摸着她的头,眼中带着赞赏,“八阵图的精髓,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根据地形、敌情灵活变化。就像你用树枝挑落兄长的木剑,靠的不是力气,而是看准了他的破绽。”

    有时,秦葵会取出一把锈迹斑斑的钩镰枪,给她演示当年先祖在山地作战时的技巧。“白蜡木的枪杆,韧性最好,不易折断。枪头带钩,既可刺杀,又可钩绊敌人马腿。”他一边说,一边做出几个利落的动作,虽然年近不惑,身手却依旧矫健。

    良玉看得入了迷,小手紧紧握着自己的白蜡小枪,模仿着父亲的姿势。她发现,密室里的每一件物品,似乎都在讲述着一个金戈铁马的故事,那些故事像种子一样,播撒在她幼小的心田里,生根发芽。

    有一次,她趁父亲不在,偷偷溜进密室。她踮起脚尖,费力地取下架子上的《吴子兵法》,虽然很多字还不认识,但她喜欢抚摸那些粗糙的书页,仿佛能感受到上面残留的体温和气息。她翻开书,看到里面用朱笔圈出的句子:“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

    她似懂非懂,却觉得心中有什么东西被触动了。她想起父亲常说的“执干戈以卫社稷”,想起兄长们练习时喊出的“杀贼”声,一股难以言喻的豪情在她胸中激荡。她握紧了小拳头,暗暗对自己说:“良玉,你将来一定要像爹爹说的那样,拿起白杆枪,保卫家乡,保卫大明!”

    从那以后,她练枪更加刻苦了。每天天不亮,她就偷偷爬起来,到庭院里练习扎马步、刺枪。有时练得累了,汗水浸湿了衣襟,她就靠在那株辛夷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巾帼英雄秦良玉简介 >巾帼英雄秦良玉目录 > 第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