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获得成绩,那这件事就严重了。

    周一上学,我决定进一步调查。课间休息时,我找了个借口翻看何思雨的作业本。

    她的字迹很工整,但是我发现一个问题——她的字迹和考试答题卡上的字迹不太一样。虽然都很工整,但笔画的力度和倾斜角度有细微差别。

    这个发现让我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

    中午,我偷偷潜入教导处,想查看何思雨的学籍档案。教导处没人,我轻手轻脚地走到档案柜前,找到了我们班的档案夹。

    翻到何思雨的档案,我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她的学籍是开学后一周才建立的,而不是和其他同学一起建立的。更奇怪的是,她的初中毕业学校填的是北京市第八中学。

    北京市第八中学一个外地学生怎么可能直接转入我们学校的重点班而且她的转学手续上,有我们学校教导主任黄主任的签字。

    黄主任和陈美霞之间肯定有什么关系。

    下午放学后,我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在学校附近的咖啡厅坐下,打开手机搜索黄主任的信息。

    很快,我找到了一条有用的线索:黄主任的女儿在三年前也曾就读于启航教育,最后考上了清华大学。这件事当时还被当作启航教育的宣传案例,在网上有报道。

    一切都串联起来了。陈美霞帮助黄主任的女儿考上名校,作为回报,黄主任为陈美霞的女儿提供便利,让她能够在我们学校借考。

    但是何思雨的真实身份到底是什么她为什么要冒充我们班的学生

    这天晚上,我失眠了。躺在床上,我想起了一个可能性——高考移民。

    高考移民是指学生为了获得更低的录取分数线,将学籍迁移到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地区的行为。我们所在的城市虽然经济发达,但高考竞争没有北京那么激烈,录取分数线要低二十分左右。

    如果何思雨真的是北京学生,通过某种手段获得了我们这里的学籍,那她就能以相对较低的分数考上好大学。

    第四章

    第二天,我开始更加仔细地观察何思雨的一举一动。

    早晨到校,我发现她总是比其他同学早到十分钟,而且会在教室里翻看某些特定的书籍。我走近一看,她在看的是往年高考真题集,而且专门看我们本省的题目。

    这更加证实了我的怀疑。如果她真的是本地学生,为什么要特意研究本省的出题规律

    数学课上,老师讲到一道关于概率的题目,何思雨又举手回答。她的解题思路没问题,但用词习惯有些奇怪——她说这道题考查的是...而不是这道题考的是...。这种表达方式更像是北京学生的习惯。

    下课后,我故意和她聊天,话题转向了地方文化:

    思雨,你觉得我们这里的小笼包怎么样

    还行吧。她回答得有些敷衍。

    那你最喜欢哪家的

    她明显愣了一下:我...我不太爱吃小笼包。

    这是不可能的。我们这里的小笼包是特色美食,本地人从小吃到大,怎么可能不知道哪家好吃。

    那你平时喜欢吃什么

    我比较喜欢吃......她想了想,炸酱面。

    炸酱面这是典型的北京食物。在我们这里,很少有人把炸酱面当作日常喜好。

    中午吃饭时,我又做了一个测试。何思雨买饭时,她点的是红烧肉和米饭,但吃饭的时候,她的筷子使用方法和我们本地人有细微差别。北京人用筷子更习惯并拢食指和中指,而我们这里的人更习惯分开。

    这些细节单独看都不算什么,但组合起来就很说明问题了。

    下午体育课,老师让大家自由活动。我注意到何思雨在和几个同学聊天时,偶尔会说出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那个不存在的第一名简介 >那个不存在的第一名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