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
飞机降落在特罗姆瑟机场时,季然看了一眼手表——下午三点四十六分,比原定时间晚了一小时二十分钟。他抓起背包冲下飞机,在极地刺骨的寒风中打了个哆嗦。
该死。季然低声咒骂,呼出的白气迅速消散在空气中。考察队的船四点整出发,而他还要取行李、过海关。
候机厅里,季然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向行李转盘,差点撞倒一位推着婴儿车的母亲。他匆忙道歉,眼睛却紧盯着转盘上稀稀落落的行李箱。当他的黑色登山包终于出现时,季然一把拽过它,转身向出口奔去。
出租车!北极考察中心,越快越好!季然跳上第一辆看到的出租车,用蹩脚的挪威语夹杂英语说道。
司机从后视镜打量这个气喘吁吁的亚洲年轻人——凌乱的栗色卷发,因奔跑而泛红的脸颊,一双明亮的眼睛此刻满是焦虑。他穿着看起来并不够暖和的夹克,胸前挂着专业相机。
考察队司机用英语问,同时踩下油门。
对,冰川消融专题,我迟到了。季然又看了眼手表,三点五十二分。他的手指不安地敲打着相机背带。
别担心,赶得上。司机安慰道,同时灵活地穿梭在特罗姆瑟狭窄的街道上。
季然望向窗外,这个北极圈内的城市被白雪覆盖,彩色的小木屋像玩具一样点缀在山脚下。如果是平时,他会立刻拿出相机记录这美景,但现在他只能祈祷交通顺畅。
三点五十八分,出租车急刹在码头前。季然塞给司机一张大面额钞票,甚至没等找零就冲了出去。
谢谢!不用找了!
码头上停着一艘红白相间的考察船,几名穿着橙色防寒服的工作人员正在解缆绳。季然拖着行李狂奔,大喊着:等等!还有人!
一个高大的身影从船舷边转过身来。即使在匆忙中,季然也注意到了那个男人与众不同的气场——他站得笔直,像一根插入冰层的标杆,深色防风镜遮住了眼睛,只露出棱角分明的下巴和紧抿的嘴唇。
季然男人的声音低沉冷硬,像极地的冰。
是!抱歉我迟到了,航班延误——
上船。男人打断他的解释,转身对船员说了几句挪威语。缆绳又被重新固定。
季然拖着行李登上摇晃的甲板,还没站稳,船就启动了。他踉跄了一下,被一双有力的手稳稳扶住。
小心。男人松开手,语气里没有多少温度,我是沈墨,这次考察的安全队长。你的迟到已经打乱了我们的出发计划。
季然调整了一下眼镜,抬头看向这个比他高出半个头的男人:真的很抱歉。我是《环球环境》的特派记者季然,负责这次考察的报道。
沈墨点点头,似乎对季然的头衔毫无兴趣:放下行李后到会议室参加安全简报。你错过了早上的集体培训,所以必须补课。
不等季然回应,沈墨已经转身走向船首,他的步伐稳健有力,即使在颠簸的甲板上也如履平地。
季然的舱房狭小但整洁,两张窄床中的一张已经放了一个背包。他匆匆放下行李,抓起笔记本和相机赶往会议室。
会议室里只有沈墨一人,正在整理一堆安全装备。听到季然进门,他头也不抬地说:坐。
接下来的四十五分钟是季然经历过的最严格的安全培训。沈墨用单调的声音讲解了极地生存的每一条规则,从如何穿戴安全装备到冰裂缝自救方法,再到紧急信号使用。他的讲解精准而枯燥,像在背诵军事手册。
最后一条,沈墨终于抬起头,深色的眼睛直视季然,在冰面上,绝对服从我的指令。没有例外。
季然皱起眉头:我理解安全的重要性,但作为记者,我可能需要去一些危险的地方获取最佳拍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