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不。沈墨的回答斩钉截铁,在我的队伍里,安全第一。如果你想要自杀,别拖累其他人。
季然的脸因愤怒而发热:我不是来观光的!报道冰川消融对环保事业至关重要,有时必须冒险才能让世人看到真相!
沈墨的表情丝毫未变:会议结束。晚餐六点,食堂。说完,他收起装备离开了会议室,留下季然一人握紧拳头。
晚餐时,季然认识了其他队员——三位冰川学家,两位海洋生物学家,还有两位向导。他们友善地欢迎了这位迟到的记者,并热情地讨论着即将开始的研究工作。
别在意沈队的态度,德国冰川学家汉斯小声对季然说,他对每个人都这样。但他是最好的极地安全专家,有他在,我们从不担心。
季然看向独自坐在角落的沈墨,他正安静地吃着简单的食物,与热闹的团队格格不入。他一直是这样的吗
三年前加入考察队以来,是的。汉斯耸耸肩,没人知道他的过去,但他对极地了如指掌,而且从不犯错。
晚餐后,季然回到舱房,发现他的室友是一位年轻的挪威向导奥拉夫。
你和沈队长吵架了奥拉夫笑着问,全船都知道了。
季然有些尴尬:只是理念不同。我需要拍摄震撼人心的画面来唤起公众对气候变化的关注,而他似乎只关心规则。
奥拉夫摇摇头:你错了。沈队长比任何人都尊重极地。他只是见过太多死亡,不想再增加一个。
季然正想追问,船身突然剧烈摇晃起来。他失去平衡撞向墙壁,却被一只有力的手臂拦住。
风暴来临,所有人留在舱内。沈墨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他的声音在船体的吱嘎声中依然清晰。说完,他转身离去,背影很快消失在摇晃的走廊里。
那晚,季然在颠簸中难以入睡。半夜,他起身去洗手间,经过装备室时,看到灯光从虚掩的门缝中透出。
出于好奇,季然悄悄靠近。沈墨坐在工作台前,正仔细检查每一件安全装备。他的动作精准而熟练,仿佛已经重复了千百次。卷起的袖子露出手臂上几道狰狞的疤痕,在刺眼的灯光下格外显眼。
季然的目光扫过桌面,在一堆工具旁边,他发现了几张捐款收据,上面清晰地印着几个国际环保组织的名字,捐款数额不小。
正当季然想看得更清楚时,地板发出一声吱响。沈墨立刻抬头,锐利的目光直射门口。季然慌忙退回阴影中,悄悄返回了自己的舱房。
躺在狭窄的床上,季然思绪万千。这个冷漠的安全队长,似乎比他表现出来的要复杂得多。
2
清晨,季然被一阵刺耳的金属碰撞声惊醒。他睁开眼,舱房内只有他一人,奥拉夫的床铺整齐得像没人用过。阳光透过圆形舷窗照进来,在墙上投下一个晃动的光斑。
季然穿好防寒服,抓起相机走上甲板。外面的景象让他瞬间忘记了呼吸——考察船停在一片冰海之中,四周是望不到边的白色冰原,在朝阳下泛着淡淡的粉色。远处,巨大的冰川像凝固的波浪,蓝得不可思议。
这就是我们未来两周的家。
季然转头,看到奥拉夫靠在栏杆上抽烟,橘色的防寒服在冰雪背景下格外醒目。
太美了。季然举起相机,连续按下快门,简直不像真实存在的景色。
等你在这里待上几天,就会知道它有多危险又有多迷人。奥拉夫吐出一口烟圈,早餐还有半小时,想不想先看看今天的考察区域
季然跟着奥拉夫来到船桥,墙上挂着一张详细的海图,标注了冰川前沿的位置和预计的考察路线。
今天我们会乘小艇靠近冰川,采集表层水样和冰芯样本。奥拉夫指着图上的一片蓝色区域,这里是安全区,再往东就是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