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地带,冰层不稳定,经常发生崩塌。

    季然的目光被海图边缘的一片空白区域吸引:这里是什么

    未测绘区。一个冷硬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沈墨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手里拿着一叠文件,冰裂缝密集区,禁止进入。

    季然转身,第一次在日光下看清了沈墨的全貌——他比想象中年轻,可能刚过三十,但那双眼睛却像是经历过太多,沉淀出一种超越年龄的沉稳。他的眉骨很高,在眼窝投下深深的阴影,给人一种难以接近的感觉。

    未测绘意味着可能有独特的冰川现象。季然没有退缩,作为记者,我需要拍摄别人没拍过的画面。

    沈墨的眼神更冷了:作为安全队长,我的工作是确保每个人都活着回去。

    两人之间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奥拉夫清了清嗓子:呃...我去检查小艇的油量。说完迅速溜走了。

    听着,季然压低声音,我理解你的职责,但我的工作同样重要。全球变暖正在加速冰川消融,如果人们看不到震撼的画面,就不会关心——

    死了的记者拍不了照片。沈墨打断他,声音里有一丝季然没预料到的尖锐,冰川前沿每分钟都在变化,看似坚固的冰层下面可能是空的。一秒钟的判断失误,你就会掉进冰海,三分钟内死于低温休克。

    季然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无话可说。沈墨的描述太具体了,仿佛亲眼见过这样的悲剧。

    沈墨似乎也意识到自己说了太多,他抿紧嘴唇,将文件塞给季然:今日安全守则。背熟它。说完转身离去,背影僵硬得像块冰。

    早餐时,季然刻意坐在远离沈墨的位置。科学家们热烈讨论着采样计划,而季然则在笔记本上勾画着自己的拍摄方案。他时不时偷瞄沈墨,后者独自坐在角落,安静地喝着黑咖啡,像一座与世隔绝的冰山。

    两小时后,考察队分成两组乘小艇出发。季然被分到汉斯和海洋生物学家艾玛的小艇,由奥拉夫驾驶。让他松了一口气的是,沈墨去了另一艘小艇。

    别高兴太早,奥拉夫似乎看透了他的想法,沈队长有无线电,随时能知道我们在哪。

    小艇缓缓靠近冰川前沿,季然的相机快门声几乎没有停过。冰川的蓝色比他想象的还要深邃,冰层断裂处形成的天然冰雕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一件件艺术品。

    这些气泡,汉斯指着一处冰层断面,包含着几万年前的地球大气,是我们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样本。

    季然调整焦距,捕捉冰层中那些微小的气泡。就在这时,他注意到东侧有一片形状奇特的冰塔,阳光透过冰塔形成了一道彩虹。

    我想去那边拍几张。季然指着东面。

    奥拉夫皱眉:已经接近安全边界了。

    就五分钟,不会走远。季然恳求道,那个角度太完美了。

    汉斯和艾玛正专注于采样,没有注意他们的对话。奥拉夫犹豫了一下,最终点点头:五分钟,就在视线范围内。有任何不对劲立刻回来。

    季然迅速跳上冰面,小心地向冰塔群移动。每一步他都先用冰镐试探前方,确保冰层足够坚固。距离冰塔还有二十米时,他停下来开始拍摄。从这个角度,冰川与彩虹形成了绝妙的构图,正是他想要的那种能登上杂志封面的画面。

    正当季然专注于取景时,无线电突然响起:B组,汇报你们的位置。是沈墨的声音。

    奥拉夫的回答有些慌乱:呃...在预定采样点,一切正常。

    让季然听无线电。

    季然的心跳漏了一拍。他还没动,就听到奥拉夫老实交代:他...在冰面上,距离小艇约50米,拍摄冰塔。

    无线电那头沉默了几秒,接着传来沈墨冰冷的声音:立刻撤回。东面冰层上周刚崩塌过,结构不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冰川爱恋简介 >冰川爱恋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