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1998

    年的夏夜,八岁的陆远踮着脚尖趴在老家的平房顶上,凉席粗糙的纹路硌得他膝盖生疼,却浑然不觉。银河像一条缀满碎钻的绸带横跨天际,北斗七星在云层后若隐若现。父亲用竹制凉扇指着夜空说:瞧见那颗最亮的星星没那是织女星,传说......

    爸,我不想听牛郎织女。

    陆远突然转身,眼睛比天上的星星还要明亮,电视里说,杨利伟叔叔要坐飞船去太空,我以后也要当宇航员,去摸星星!

    父亲愣了愣,随即笑着把儿子搂进怀里。月光洒在父子俩身上,将影子拉得老长。谁也没想到,这个夏夜的童言童语,会成为贯穿陆远人生的主线。

    进入小学后,陆远的书包里永远装着一本《十万个为什么宇宙篇》,书页被翻得卷了边,插图上满是彩色铅笔的涂鸦。课堂上,当老师问梦想是什么,别的孩子说要当科学家、医生,他总是大声喊:我要当宇航员!

    换来的却是同学们的哄笑

    ——

    在这个偏远小镇,宇航员是比童话里的魔法师更遥远的存在。

    十二岁那年,县里组织航天科普展。陆远瞒着父母,骑着那辆铃铛生锈的二手自行车,颠簸了二十公里才到达展览馆。站在

    1:1

    复刻的神舟飞船模型前,他屏住呼吸,伸出手轻轻触碰冰冷的金属外壳,仿佛能感受到穿越大气层时的炽热。讲解员说:成为宇航员,要通过上百项严苛训练,能坚持下来的人,比万里挑一还要难。

    这句话像一粒火种,点燃了陆远心中的斗志。回家后,他在卧室墙上贴满火箭发射的海报,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每天五点半,当小镇还沉浸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陆远已经穿着磨破边的运动鞋,在坑洼不平的土路上奔跑。早春的寒风像刀片刮在脸上,盛夏的骄阳把柏油路晒得发软,他却始终保持着匀速奔跑的节奏,在日记本上仔细记录每次跑步的配速和心率。

    周末的图书馆成了他第二个家。木质桌椅上常常散落着《航天器动力学》《天体物理导论》等书籍,书页间夹满写满公式的便签条。有次为了推导一个关于轨道计算的公式,他连续三天泡在图书馆,饿了就啃冷馒头,渴了就喝自带的凉白开。当终于解开难题时,窗外已是万家灯火,而他的草稿纸已经铺满了整张桌面。

    母亲看着儿子日渐消瘦的脸庞,心疼地说:遥遥,别把自己逼得这么紧。

    他却只是笑着摇头:妈,我离星星又近了一步。

    这句话背后,是无数个挑灯夜战的深夜。台灯的光晕里,他反复背诵英语航天术语,用自制的卡片练习俄语字母,手指被笔芯磨出了厚厚的茧子。

    初中三年,陆远的成绩始终稳居年级第一。他尤其痴迷物理和数学,那些让同学头疼的公式定理,在他眼中就像通往太空的密码。为了加深对力学原理的理解,他用零花钱买零件组装简易火箭模型。失败了无数次,有次模型在试验场突然爆炸,碎片划破了他的手臂,但他简单包扎后又继续调试。最终,他的火箭模型在全县科技节上一飞冲天,获得了特等奖。

    然而,命运并非一帆风顺。中考前夕,父亲在工地意外受伤,家里的经济重担一下子压在了母亲柔弱的肩上。陆远看着母亲鬓角新添的白发,偷偷把重点高中的志愿改成了师范附中

    ——

    这所学校不仅学费全免,还有生活补助。填报志愿那天,他站在学校公告栏前,盯着

    航天科技大学

    的招生简章看了很久,直到夕阳把纸张染成血色。

    遥遥,你这是干什么

    班主任王老师发现了异常,以你的成绩,完全可以冲击更好的学校!

    陆远攥着志愿表的手指发白,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逐梦星海简介 >逐梦星海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