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色布包、校园建筑元素的陶瓷杯…每一件产品都凝聚着王倩独特的设计美学和陈芳日益精进的手工技艺。林薇的精打细算让成本控制到最优,李婷的严谨管理保证了质量和效率,周晓彤的推广让春茧在校园内外小有名气,苏雅的渠道拓展则让产品走进了市集和精品店。
更重要的是,春茧成为了她们理解彼此、互相支撑的纽带。当李婷因为父母执意让她报考公务员而陷入痛苦抉择时,是林薇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她,改变需要勇气和坚持,是苏雅用她看到的社会现实分析不同选择的利弊,是陈芳用朴实的语言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才能长久,是王倩用一幅描绘选择之树的画给予她力量,是周晓彤用她招牌式的拥抱和我挺你给予温暖的支持。
当王倩因为一次重要的设计比赛失利而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把自己关在工作室里不吃不喝时,是陈芳默默地在门口放上热粥和小菜;是林薇用自己打工时无数次被拒绝的经历告诉她失败是必经之路;是苏雅不动声色地帮她联系了一位业内知名的设计师寻求指点;是李婷帮她重新梳理了作品集,找出亮点;是周晓彤用各种搞怪的方式逗她,直到她破涕为笑。
当周晓彤在实习中遭遇挫折,哭着回到宿舍,怀疑自己是不是太笨、太普通时,是李婷用清晰的逻辑帮她分析问题所在;是林薇肯定她在春茧项目中展现出的沟通和行动力;是苏雅告诉她,真诚和热情本身就是稀缺的宝贵品质;是王倩为她画了一幅画,画中的女孩像一颗小太阳,光芒四射;是陈芳笨拙却无比真诚地拉着她的手说:晓彤姐,你特别好,真的。
当苏雅的父亲生意遭遇重大危机,家庭气氛降至冰点,她第一次感到巨大的惶恐和无助,往日的光环瞬间黯淡时,是林薇冷静地帮她分析家庭财务可能的应对方案;是李婷提供了法律和金融方面的信息支持;是陈芳默默承担了更多工作室的手工活,保证订单不受影响;是王倩送给她一幅画,画中一只华美的蝴蝶在风雨中振翅,眼神却无比坚定;是周晓彤一直陪着她,用她没心没肺的快乐感染她,告诉她:苏雅,你是苏雅,不是苏家的钱。你有我们呢!
而陈芳,这个曾经在宿舍里几乎不敢大声说话的女孩,在春茧的滋养下,如同干旱的禾苗逢了甘霖。她的手工作品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赞赏和订单,经济上的独立让她挺直了腰杆。更重要的是,她开始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新产品设计时,她会指着王倩的草图,认真地说:王倩,这里加一点我们家乡的藤编纹样,会不会更有特色
她的建议常常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她不再是那个沉默的乡下姑娘,她是春茧不可或缺的手工艺人陈芳。当她把第一次靠自己手艺赚到的、远超生活所需的钱汇回家时,电话那头母亲哽咽的夸奖,让她在工作室里捂着脸,肩膀无声地耸动了很久。那是喜悦和释放的泪水。
四年时光,如白驹过隙。毕业设计展成为了她们大学生涯最后也是最闪亮的舞台。她们没有各自为战,而是共同提交了一份名为共生·茧迹的跨领域作品。
展区中央,是一个巨大的、由无数根不同材质、不同色彩丝线(象征她们六人)交织缠绕而成的半透明茧型装置,由王倩设计概念,陈芳主导手工编织,融合了现代艺术与传统工艺。茧的内部,光影流动,投射出她们四年间共同经历的照片、视频片段、春茧工作室的成长记录,以及那些争吵、和解、欢笑、泪水的瞬间(李婷负责内容策划与整合)。茧的周围,环绕着春茧工作室最具代表性的系列产品,每一件产品旁边都有详细的创作理念和团队协作说明(林薇负责文案与数据支持)。展台前,循环播放着周晓彤策划拍摄、剪辑的一部充满活力的微纪录片,讲述着春茧从宿舍萌芽到工作室成长的历程,以及六个女孩如何在碰撞与融合中共同蜕变(苏雅负责了关键的设备支持和部分外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