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片,眼睛发亮:你们说,如果我们把陈芳的手工、我的设计、还有我们学校特有的元素结合起来,做些独一无二的校园文创,会有人买吗
这个提议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林薇立刻开始心算成本和潜在收益,眼睛也亮了起来:成本可以控制!主要原料可以用环保材料或者回收物,手工是陈芳的,设计是王倩的,这本身就是优势!
她看到了勤工俭学之外的新路径。
苏雅立刻来了兴致:销售渠道包在我身上!校学生会、几个大的社团、还有校外几家精品店我都熟!我们可以先小批量试试水!
她的商业嗅觉和人脉资源找到了用武之地。
我可以负责推广!
周晓彤兴奋地举手,线上线下宣传文案,摆摊吆喝,都没问题!
李婷微笑着推了推眼镜:那我负责项目管理和整体协调,包括财务流水。大家把想法细化一下,我们做个简单的商业计划书。
陈芳看着大家围着她编的杯垫热烈讨论,脸激动得通红,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她从未想过,自己这双只会干农活、做家务的手,也能创造出别人欣赏的价值。
春茧手作
工作室,就在这间小小的宿舍里诞生了。名字是王倩起的——我们就像被困住的茧,但现在,我们要一起破茧成蝶。
创业的艰辛远超想象。第一批产品是融合了王倩抽象校园风景设计、由陈芳纯手工编织的手机挂绳和钥匙扣。她们挤在宿舍里,陈芳负责核心的手工编织,王倩负责设计指导和最终品控,林薇负责原材料采购和成本控制,精确到每一分钱。苏雅负责打通渠道和销售,周晓彤负责在校园论坛、社交媒体上造势,李婷则负责统筹订单、安排生产计划和记录每一笔收支。
第一批货上架那天,她们紧张地守在手机前。当第一个订单提示音响起,紧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小小的宿舍爆发出一阵压抑的欢呼!陈芳看着屏幕上跳动的订单信息,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双手创造的价值被认可了。那是一种比拿到奖学金更踏实、更滚烫的成就感。
订单量逐渐攀升,宿舍的空间很快捉襟见肘。编织材料堆满了床底和角落,成品和半成品占据了大部分桌面。苏雅看着大家疲惫却充满干劲的脸,做出了一个决定。她动用了自己存了很久的小金库,在学校附近一个创业孵化园租下了一个小小的共享工位。当她把钥匙放在宿舍中间那张堆满编织线的小桌上时,大家都愣住了。
苏雅,这…
林薇看着那把钥匙,又看看苏雅,心情复杂。她感激,却又本能地抗拒着这种似乎带着施舍意味的帮助。
苏雅看穿了她的心思,认真地说:别多想,这不是施舍。这是投资!我们的‘春茧’需要更大的地方才能飞得更高。而且,
她环视众人,眼神坦荡,这是我们一起的事业。我只是出了场地,你们出的才是真正的核心——手艺、创意、管理、销售,缺一不可。租金,从我们未来的利润里扣!
她的话像一阵清风,吹散了林薇心中最后一丝芥蒂。大家相视而笑,一种真正平等的伙伴关系在她们之间牢固地建立起来。
搬进小小工作室的那天,阳光正好。她们一起打扫,一起布置。陈芳把她从家乡带来的、一直压在箱底的几块靛蓝土布铺在了工作台上,那是她母亲亲手织染的。朴拙而温暖的蓝色,瞬间让冰冷的空间有了温度。王倩的设计稿贴在墙上,旁边挂着李婷制定的详细生产流程表。林薇的账本和周晓彤的推广计划放在一起。苏雅甚至贡献出了她一个闲置的、音质极好的蓝牙音箱。当王倩挑选的音乐流淌出来时,这个小小的空间,真正成为了她们共同梦想的孵化器。
春茧的产品线逐渐丰富:从挂绳、钥匙扣,到手工笔记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