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单元3:晚饭只有草 续
“把鱼鳞泡进鱼汤。”张小帅将银鳞放进虎娃的陶碗,麦仁汤的热气裹着艾草香,竟让鳞片内侧的“引”字慢慢崩裂,“陈公公的‘魂引术’怕活人烟火,咱用炖鱼的汤、蒸馍的气,把这‘归鼎引’,熬成‘归人引’。”
虎娃的眼泪滴进碗里,盐水混着鱼汤,竟在银鳞表面拓出“解”字——不是“解鳞”,是“解引”。他看见鳞片边缘的锯齿纹里,慢慢渗出透明的水珠——不是魂血,是哥哥的泪,当年被沉河时没来得及掉的泪,此刻借着鱼汤的暖,终于落了下来。
“原来鱼鳞上的‘引’…是‘囚’字改的。”大牛啃着鱼骨头,骨茬在地上划出“人”字,“李财主他们把‘囚禁’的‘囚’,刻成‘魂引’的‘引’,骗咱说‘龙王引魂归天’,实则是让冤魂给他们守赃钱!”
当
鳞印灼心
鱼鳞在张小帅指尖发颤,“引”字刻痕里的丹砂蹭过皮肤,金属片的温度突然窜至灼人。他扯开飞鱼服领口,锁骨下方的皮肤上,淡红色的鳞片形魂印正顺着血脉蔓延——边缘锯齿与死者手腕的“魂印”分毫不差,中央凹陷处,竟嵌着枚极小的“戊申”铸字残片。
“这是‘魂契反噬’。”小李举着《本草纲目》凑近,书页间夹着的鳞片甲残片,此刻正对着魂印轻轻震颤,“陈公公的‘丹道’用官服鳞甲当‘魂契媒介’,活人接触‘魂引鳞’,若八字与‘炉鼎’相合…印子就会显形。”
虎娃攥着哥哥的旧布衫,布角的补丁蹭过张小帅的魂印,粗布纹里的护堤泥沙竟让红印褪下一层——不是丹砂的红,是混着人血的淡粉,像被麦仁汤泡软的咒。他忽然想起哥哥尸身腕间的红绳——绳结里嵌着的银鳞,此刻正躺在张小帅掌心,“引”字对着魂印的“戊申”,竟拼成“戊申引壬戍”。
“万历二十年的断碑…”老王的旱烟袋磕在石桌上,铜锅震落的火星溅在魂印旁,竟让红印边缘泛出细窄的金光——是混着灶灰的金粉,正从皮肤缝隙里慢慢渗出,“那年河神祭,李财主他爹当里正,说是‘献童男童女换河安’…合着从那会儿起,就拿人当‘镇魂砖’了?”
工棚外的护堤河传来冰裂声,十二年前的断碑残片在河底震动,碑上的“童男童女”刻字对着张小帅的魂印,像无数双眼睛,隔着十年光阴,盯着这枚新显的“魂契”。张小帅忽然想起陈公公密室里的“魂契名录”——最早的记录,正是万历二十年,七口童男童女的“炉鼎号”,从“戊申初一”到“戊申初七”。
“我的八字…是戊申年壬戍月。”他摸着魂印中央的凹陷,那里凝着滴透明的水珠——不是汗,是虎娃他哥的“魂泪”,顺着银鳞的“引”字,渗进了活人的皮肤,“陈公公他们选‘炉鼎’,拿官服鳞甲的铸字当‘魂契钥匙’,我的鳞甲‘戊申’,正对万历二十年‘戊申’祭的冤魂。”
虎娃忽然指着魂印边缘的细缝——那里卡着根极细的银线,跟哥哥红绳上的断丝,同个纹路,“哥哥的红绳…是用断碑的石粉搓的!他说‘石粉能挡龙王的眼’…”话未毕,银线忽然挣开,在魂印上绕出“解”字。
“用断碑残片磨粉,掺着麦麸敷魂印。”张小帅扯下虎娃手里的布衫,蘸着老王的野菜汤,往魂印上抹——麦麸的粗粝蹭过丹砂印,竟让“戊申”铸字残片慢慢浮出皮肤,“万历二十年的冤魂,困在护堤下十年…咱用当年的断碑,破如今的魂契。”
村民们捧着断碑残片碾成的石粉,混着麦麸、护堤泥沙,调成糊状敷在张小帅锁骨——石粉里的“河神祭”刻字,此刻在糊状物里显形,却在碰到虎娃的眼泪时,裂成“人”字。阿七忽然看见,魂印的红痕里,慢慢浮出极淡的“哥”字——那是虎娃他哥用指甲刻在银鳞上的、给弟弟的暗号,此刻借着活人皮肤,显了形。
“原来‘魂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