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8章 单元3:晚饭只有草 续
土中魂血

    村长的愁容被夕阳拉得老长,粗粝的手掌在布衫上搓出细响,目光落在工棚角落的破缸上——半人高的陶缸裂着三道缝,里头泡着的陶土泛着金粉的微光,黏腻的泥浆表面浮着细鳞般的反光,像极了老人们说的“龙王涎”。

    “可…可哪儿找这么多黏土?”他的旱烟袋磕在缸沿,铜锅震落的火星溅进陶土,竟让金粉腾起极淡的蓝烟——是太医院“镇魂散”的荧光,跟张小帅鳞片甲缝隙里的残粉,分毫不差。

    张小帅的指尖悬在陶土上方,前身密信里的“以魂铸砖,丹炉永固”突然在脑海里炸开——那些被砌进护堤的“镇魂砖”,砖体里的指骨碎末总混着异常细腻的黏土,此刻破缸里的陶土手感极沉,指腹碾过竟能摸到细如发丝的纤维,像…人发。

    “这陶土…掺了人血。”他捏起一团泥浆,金粉在指缝间裂开,露出里头暗红的丝缕——不是普通的矿物颜料,是混着朱砂的人血,在陶土里凝成极细的“魂线”,“陈公公的‘丹道’用‘生魂血’和陶土,捏成‘镇魂坯’,再把冤魂骨殖嵌进去烧…这缸里的土,怕是泡过‘炉鼎’的血。”

    虎娃忽然指着陶土表面的气泡——每个气泡破掉时,都会飘出极淡的麦香,像哥哥生前烤麦仁的味道。他想起去年在李财主家看见的场景:管家往陶缸里倒的不是水,是装在葫芦里的“镇魂液”,液体里漂着的,是虎娃他哥腕间红绳的碎线头。

    “管家说,这是‘龙王吐的泥’…”孩子的指尖戳进陶土,泥浆里滚出半枚指甲盖大的东西——银白泛青的鳞片,边缘刻着“

    鳞引魂归

    衙门的油灯在夜风里晃出暖黄的光晕,陶釜里的鱼汤咕嘟翻着泡,麦仁混着艾草的香气漫过青砖。阿七啃着鱼骨头,指尖忽然触到硬物——半片银鳞嵌在骨刺间,边缘的锯齿纹与张小帅鳞片甲的甲叶,分毫不差。

    “头儿!这鱼鳞上有字!”他举着银鳞凑近月光,鳞片内侧的反光里,细小的“引”字慢慢显形,笔画间的凹槽嵌着暗红粉末——是混着人血的丹砂,跟陈公公密室里“魂引针”的喂药粉,同个色泽,“像…丹炉边上刻的‘魂引铭’!”

    虎娃正抱着碗喝鱼汤,听见声响差点打翻陶碗——碗底沉着的,正是哥哥尸身腕间红绳上的鱼鳞,此刻在汤水里漂着,竟与阿七手里的银鳞,拼成完整的“引魂鳞”。他忽然想起哥哥被沉河前塞给他的话:“看见带字的鱼鳞…就找穿飞鱼服的人,他胸口的鳞,能接咱回家。”

    张小帅的指尖碾过银鳞内侧的“引”字——刻痕极浅,却在触到体温时,泛出极淡的蓝光。那是太医院“魂引术”的标记,每片鱼鳞对应一个“炉鼎”,既是“镇魂符”,也是“归鼎引”,此刻在鱼汤的热气里,竟渐渐显出另半字:“归”。

    “这是‘魂引鳞’。”他扯下胸前的金属片,鳞片甲的“戊申”铸字对着银鳞的“归”,竟在月光下拼出“戊申归壬戍”——虎娃他哥的生辰八字,“陈公公的‘丹道’用鱼鳞当‘魂引’,活人被沉河时吞服,死后魂就被钉在鳞片上,给护堤洞当‘守洞灵’。”

    老王吧嗒着旱烟袋凑过来,铜锅火星子溅在银鳞上,竟让“归”字边缘的丹砂,褪成麦仁的焦黄色——那是虎娃偷偷撒进鱼汤的“护魂麦”粉,带着人间烟火气,正慢慢吃掉“魂引咒”的毒。“难怪去年河神祭的鱼,鳃里都卡着鱼鳞…”他盯着银鳞的锯齿纹,“合着每条鱼,都是给冤魂当‘引路人’的活符咒!”

    工棚角落的破缸里,泡着的“人魂砖”坯子忽然发出细碎的“咔嗒”响——银鳞的“引魂铭”与砖体的“人”字共鸣,每片鱼鳞的纹路,都对着乱葬岗的新坟。小李翻开《本草纲目》,缺页处的“鳞引”条目旁,不知何时多了行用鱼血写的小字:“鳞破引断,魂归人间”。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明锦小旗简介 >大明锦小旗目录 > 第28章 单元3:晚饭只有草 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