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承上启下
迷障”。
:当铺阴账
应天府衙的地牢里,霉味混着纸页的潮味扑面而来。
张小帅展开从死者指缝里取出的碎纸,泛黄的宣纸上用蝇头小楷写着:“卯时三刻,西巷枯井,银五两,换‘急症帖’”——字迹歪斜,末笔拖着长长的血痕,像临死前的仓促落笔。老王举着灯笼照亮死者的账本,内页夹着张当票,当物竟是枚獬豸纹银戒,当主姓名处画着朵小小的荼蘼花——正是前几起案子里的标记。
“头儿,这当铺朝奉在当‘獬豸血’。”大牛翻出死者藏在鞋底的小瓷瓶,瓶里沉着黑色的粉末,混着股子甜腻的药味,“去年‘火毒案’的账房先生说过,‘急症帖’是提刑司旧制,用獬豸纹银器盛毒粉,借着‘官威’让毒发得像急症,实则是……”
话未说完,地牢顶部突然落下灰尘,胖子的身影从排水口钻进来,手里攥着封火漆密信:“张旗牌,您老何苦跟自己过不去?这案子牵扯到‘上头’,您个小旗……”
“牵扯到谁?”张小帅扯开密信,火漆印子下露出行小字:“急症暴毙者,皆为‘暗流桩’,獬豸血为引,荼蘼花为记”——落款处盖着半枚獬豸纹官印,缺的正是他腰牌上的残角部分。
老王突然指着死者手腕的红痕:“这‘毒吸痕’,怕是用獬豸纹银器‘吸’走了血——当年提刑司拿犯人试毒,就用带獬豸纹的银碗,说能‘以官威镇毒’,实则是拿人血养毒!”
:枯井暗流
卯时三刻,西巷的枯井在晨雾里泛着潮气。
张小帅踩着井边的碎瓷片蹲下,指尖蹭过井壁上的刻痕——“嘉靖四十年冬,埋银器三百,以荼蘼为记”,字迹与当铺朝奉的账本如出一辙。老王用枯枝挑起井底的烂泥,竟翻出枚獬豸纹银碗,碗底刻着朵半开的荼蘼,花瓣间凝着暗红的痕迹,正是“獬豸血”的印记。
“三百银器,对应三百‘暗流桩’。”大牛的鬼头刀戳进泥里,翻出张浸了水的名单,“当铺朝奉、酒肆掌柜、药铺典簿……都是咱应天府的‘体面人’,却给提刑司余党当‘血库’。”
话音未落,井里突然传来“簌簌”声,像有什么东西顺着井壁爬上来。张小帅的腰牌残角猛地发烫,他看见烂泥里的银碗突然震动,獬豸纹与他的残角严丝合缝,竟在井壁上投出个巨大的“暗”字——那是提刑司当年的“暗流阵”,用獬豸血养毒,借“急症”灭口,让所有知情者都成了“暴毙”的亡魂。
“破阵!”他扯下腰间残角腰牌,按在银碗的獬豸纹上,“当年提刑司用‘官威’做幌子,实则是拿百姓的血填私欲——老王,撒桂花盐;大牛,砍断井绳!”
桂花盐撒进烂泥,发出“滋滋”的响声,荼蘼花的印记一片片剥落,露出底下刻着的“悔”字——那是当年匠人偷偷留下的,每个字里都浸着良心的泪。井绳断开的刹那,井底突然涌出清水,冲净了所有的血痕,水面上漂着的柳丝,竟组成了个“明”字,在晨雾里轻轻摇晃。
:残角照影
黎明的阳光漫进西巷时,枯井已变成口清水井。
张小帅摸着腰间的残角腰牌,青铜表面凝着层薄雾,残角处的“食腐纹”却格外清晰——那是岁月刻下的“明镜纹”,照得见人心的暗,也映得出人间的明。胖子瘫坐在井边,怀里抱着从井底捞出的密信,信纸边缘写着行小字:“暗流非暗,是心暗;急症非急,是心疾”——原来真正的“急症”,从来不在药里,在人心的贪婪里。
“当年提刑司的余党,以为借着獬豸纹就能掩人耳目。”老王擦着井边的银碗,缺牙的嘴漏着风,“却忘了,獬豸的角是用来触邪的,不是用来藏邪的——您瞧这残角,断得好,断了邪念,却续上了民心。”
小禾抱着药箱走过来,往井里撒了把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