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35章 承上启下
——清苦的药香混着桂花香,竟让井水泛起清甜。她指着银碗底的“悔”字:“当铺朝奉死前攥着碎纸,其实是想告诉咱们,这‘急症帖’的‘急’,不是病急,是他急着悔罪。”

    张小帅望着应天府的街巷,柳丝混着晨雾飘向当铺——那里的门板已卸下,新挂的招牌写着“獬豸当,明心铺”。他忽然想起死者指缝的碎纸:“獬豸眼,破迷障”——原来真正的“獬豸眼”,从来不在腰牌的铜纹上,在每个愿意为百姓弯腰的眼神里,在每双愿意识破暗流的眼睛里。

    “回衙吧。”他扯了扯袖口的桂花内衬,补丁在晨风中晃了晃,“告诉李典史,西巷的枯井该立块碑了——就刻‘獬豸在此,暗流莫过’。”

    终章:残角明心

    嘉靖四十三年夏,应天府的蝉鸣里,张小帅蹲在衙门口的石狮子旁,看老王啃着新蒸的柳芽馒头——这次例银里多了笔“明心津贴”,按察使大人说,他们破了“暗流案”,腰牌残角该刻上“照影”二字。可他摸着腰间的旧牌,残角处的“明镜纹”已被磨得发亮,倒像獬豸衔着面小镜,虽不完整,却照得见天地的清。

    “头儿,换个新牌吧。”小禾背着药箱路过,往他手里塞了包晒干的柳丝,“这残角沾了太多暗气,该换换了。”

    “不换。”他笑了笑,看柳丝落在腰牌残角上,被风卷着飘向正街,“这残角啊,跟着咱们见过暗流,破过迷障,却还没浊——就像咱这补丁飞鱼服,沾过泥污,蹭过血痕,却还能在太阳底下,晒出柳芽香。”

    老王把柳芽馒头掰成三块,缺牙的嘴漏着风:“要说这事儿啊,最该谢的是那枯井——当铺朝奉藏了一辈子暗流,却被口枯井漏了底,可见啊,凡俗的清亮,比啥暗桩都强。”

    张小帅望着应天府的晴空,柳丝在蓝天上飘成獬豸的眼——虽不完整,却清透无比。他忽然想起“獬豸当”的楹联:“残角照影影自明,补丁裹心心自正”——这或许就是对他们“清风班”最好的注解:腰牌可以残,飞鱼服可以破,可心里的“明”,永远不能缺角。

    后堂传来李典史的叫声:“张小旗!城南米市遭了虫灾,你带弟兄们去瞧瞧!”

    “知道了!”他站起身,飞鱼服的补丁在蝉鸣里晃了晃,腰间的残角腰牌磕在石狮子爪上,发出清越的“叮”声——不是铜铁的冷响,倒像面小镜碰着玉碗,带着人间的清润气。老王揣着半块馒头跟上来,缺牙的嘴咧开笑:“头儿,咱这残角腰牌,往后怕是要成应天府的‘照心镜’了?”

    “照心镜不敢说。”他摸着残角上的柳丝痕迹,看阳光穿过柳叶,在牌面上洒下斑驳的影,“但咱得记住,獬豸照影,不是为了照别人的暗,是为了守自己的明;咱穿这补丁服,戴这残角牌,不是为了光鲜,是为了让这应天府的风,永远清清爽爽,让老百姓瞅见咱时,能说句:‘瞧,那是咱的锦衣卫,带着残角的,却比谁都能照见人心的亮,镇得住暗处的邪。’”

    蝉鸣渐歇时,三人的身影消失在街巷里。飞鱼服的补丁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光,像撒了把柳丝——那不是锦缎的华丽,是凡俗的清亮,是獬豸纹下最本真的魂:不图照尽世间暗,只愿守着心里的明,让每个被暗流侵蚀的角落,都能重新晒到太阳,开出最干净的、带着柳芽香的、清透的花。

    《锦衣暗流篇·药粉迷局》

    :药粉与飞鱼纹的暗涌

    掌灯时分,清风班的破屋里飘着萝卜汤的热气。窗纸被夜风戳出个洞,漏进的月光在土墙上投下斑驳的影,像极了飞鱼服上的补丁。大牛抱着酒坛灌了口,瓮声瓮气道:“头儿,那陈典簿的事儿,咱真不管?老子瞧着那胖子眼神躲躲闪闪,准没好事。”

    张小帅盯着碗里浮着的萝卜片,蒸汽模糊了他的眼——陈典簿的尸体、胖子的火漆印、还有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明锦小旗简介 >大明锦小旗目录 > 第35章 承上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