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54章 单元5:凶宅置业记续
塞好了。”大牛蹭着手上的粥油,功德箱的铜环被他摸得发亮,“咱画的獬豸断角,藏在‘功德’二字中间,就算善堂的老方丈开箱,也得凑到灯底下才看得见。”他忽然指着箱角沾着的阳粉——那是张小帅今早磨粉时,故意混在银锭缝隙里的,此刻在月光下,竟显出个极小的“无”字。

    老王蹲在善堂影壁后,烟袋锅子敲着砖缝里的银角——不知何时掉的碎银,边角还留着大牛牙印。“当年你爹偷偷给义庄捐棺木,也爱在棺材底刻獬豸爪印,”他望着善堂正门的“济世安民”匾额,匾额边缘的漆皮剥落处,露出底下的“张”字残笔,“无名善人好个无名,却把‘名’刻进了老百姓的肚子里。”

    更夫的梆子声敲过亥时三刻,善堂后巷的野狗忽然叫了两声。张小帅摸着斗篷下的残牌,断角处的萤石粉隔着布料,蹭到功德箱的木板上,竟将“善”字的口部,衬成了獬豸的眼——左眼是银角的冷,右眼是粥锅的暖。他想起三天前在粥棚看见的场景:李大爷临终前攥着的银粉布袋,此刻正缝在功德箱的衬布里,布袋上的针脚,和银锭断角的刻痕,分毫不差。

    “头儿,您说王典史这会儿,盯着剩下的千两银,会不会做噩梦?”大牛蹭着功德箱上的“德”字,阳粉从银锭缝隙里漏出来,在“心”部聚成“明”字,“咱留的这五百两,没走文书,没盖官印,就这么悄悄塞进善堂算不算破了您爹说的‘官场棋’?”

    “破的不是棋,是心。”张小帅摸出验骨刀,在功德箱背面划了道极细的痕——不是字,是獬豸断角的弧度,“当年赵贪廉把灾银藏地窖,王典史把功劳塞进文书,可有些事,不用留名,不用盖章,往善堂的功德箱里一塞,往老百姓的粥锅里一倒,就成了‘名’,成了‘章’。”他忽然指着巷口晃过的灯笼,灯笼上没写字,却贴着阳粉剪的獬豸纹——是街坊们自发做的,为了谢那个“无名善人”。

    老仵作的验骨杖敲在善堂井沿上,杖头铜铃与功德箱的铜环共鸣,震落的阳粉在井水里聚成“安”字——宝盖头是善堂的飞檐,女字边是百姓们的脊梁。“张小帅,你爹当年刻在矿洞的‘人’字,”他望着井水里的“安”字倒影,忽然笑了,“如今你刻在功德箱上的断角,算是给那‘人’字,添了笔‘善’——人善,心明,鬼见愁。”

    夜风裹着粥香钻进后巷,功德箱的铜环“叮铃”响了声——是路过的乞丐,往里头投了枚铜钱。张小帅看见铜钱滚过银锭,锭面的獬豸断角刻痕,在月光下闪了闪,竟将“乞丐”二字的影子,照成了“人乞”——人乞的不是银,是暖,是世道的善。

    “走吧,别让街坊们瞅见。”大牛拍了拍功德箱,箱盖上的阳粉“无”字,此刻被粥气熏得发暖,竟变成“吾”字——吾无名,吾行善,吾心有光。张小帅望着善堂窗纸上的人影,老方丈正抱着功德箱往粥锅走,箱底的獬豸断角刻痕,在窗纸上投出极细的光,像根针,轻轻戳进夜色里,却让整个善堂,都浸在暖融融的、无名的光里。

    子时的月光漫向善堂前的粥棚,新支起的棚架上,挂着用阳粉写的“管饱”二字——是用藏银的木箱板改的,板缝里还嵌着醒魂草的根须。张小帅路过棚子时,看见有孩子趴在功德箱上,用指尖沾着粥油,在箱面画獬豸——断角处的油迹,比星星还亮。

    顺天府的新典史接到密报时,看着纸上画的獬豸断角,忽然想起卷宗里的旧案:十年前,有个无名善人给义庄捐了整副验骨工具,工具箱底,也刻着同样的断角。他摸着案头的阳粉,忽然笑了——有些“无名”,从来不是真的无名,是把名,刻进了每个被粥香暖着的夜里,刻进了每个被银角照亮的善里。

    寅时的露水凝在功德箱上,獬豸断角刻痕里的阳粉,被露水浸成淡紫,像朵开在夜里的花。张小帅裹着斗篷走过善堂影壁,看见自己的影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明锦小旗简介 >大明锦小旗目录 > 第54章 单元5:凶宅置业记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