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54章 单元5:凶宅置业记续
子,和墙上的獬豸纹叠在一起——断角处的光,正好落在“济世安民”的“民”字上,让“民”字的最后一笔,翘成了笑的弧度。

    当:凶宅的新生

    清明的雨丝裹着柳棉,扑在凶宅朱红门扉上时,新挂的“张小旗殡葬事务所”匾额还带着桐油香。匾下的铜铃是用赵贪廉的银锭熔的,铃舌刻着獬豸断角纹,风一吹,便发出细碎的响,惊飞了檐角新筑巢的燕子。张小帅站在梯凳上,用阳粉给“断阴阳事”四字描边,粉粒落在王典史送的“清正廉明”匾上,竟在“廉”字底下,显了个极小的“粘”字——那是他昨夜用磷粉偷偷画的,专等日头晒暖了,便露出“贪粘廉”的戏码。

    “张哥,善堂的王婆送了粥米!”大牛举着陶罐跑过来,罐口沾着的米油,蹭在“殡葬”二字的阳粉上,竟将“殡”字的“歹”部,衬成了獬豸的爪——爪子缝里卡着的,是小顺今早塞的、画着獬豸角的糖纸。他忽然指着侧墙匾额,鎏金“清正”二字中间,不知何时爬了株牵牛花,藤蔓缠着“正”字的竖划,把字弯成了断角的弧度,“您瞧这匾,让咱的烟火气一熏,倒像长了‘心’!”

    老王蹲在门槛上敲烟袋,锅子里的火星溅在新铺的青石板上——那是从地窖搬的旧砖,砖缝里的三合土,如今填了善堂的粥米渣。“当年赵贪廉挂‘清白传家’匾,”他望着“张小旗”匾额的“小”字,故意写得比“旗”字大了两号,“如今咱挂‘断阴阳’匾,断的不是鬼,是人心——王典史的鎏金匾再亮,抵不过咱用粥米画的獬豸角。”

    更夫的梆子声敲过巳时,新匾的桐油香混着烟袋味,飘进凶宅前厅。张小帅摸着门柱上的磷粉獬豸——断角处沾着的粥米,此刻吸了雨气,竟胀成个“安”字。他想起父亲的残牌,此刻正嵌在匾额的“旗”字里,断角的萤石粉,透过木漆,在“方”部显了光,像极了十年前矿洞里,那盏永远亮着的矿灯。

    “张大哥!”小顺举着风筝跑进来,风筝面是用阳粉画的獬豸,断角处贴着善堂的粥碗碎片,“王典史的轿子停在巷口呢!他看见咱的新匾,胡子都气歪了!”他忽然指着风筝线,线尾系着的银角,正是用赵贪廉的赃银凿的,边角的獬豸刻痕,在雨丝里闪着细芒,“您说他送的匾,咋挂在侧墙?是不是怕正堂的獬豸角,照见他心里的‘鬼’?”

    “侧墙好啊,侧墙接地气。”张小帅将最后一笔阳粉描完,退后两步,见新匾的“张”字弓旁,正好对着“清正廉明”的“明”字——阳粉遇着潮气,竟将“明”字的月部,染成了獬豸的眼。他忽然想起王典史送匾时的模样:肥脸堆着笑,指尖却在“廉”字上蹭了又蹭,怕沾着匾上的鎏金,却不知,鎏金底下,早被他用验骨刀刻了“贪”字暗纹,“咱这凶宅啊,如今不是藏鬼的地儿,是让‘鬼’见了,都想沾沾烟火气的地儿。”

    老方丈拄着拐棍走来,拐棍头的红绳上,新串了颗用粥米雕的獬豸角——是善堂的孩子们连夜做的。“清明插柳,”他将拐棍靠在门柱旁,柳枝扫过磷粉獬豸,断角处的粥米,竟沾了柳芽的绿,“当年这宅子闹‘官鬼’,如今咱用粥米、阳粉、老百姓的笑声,把‘鬼’变成了‘归’——归了人间,归了烟火。”

    午时的日头破云而出,王典史的鎏金匾被照得发亮,鎏金底下的“贪”字暗纹,此刻借着磷粉的光,竟在地上投出“贫”字影——分贝是“贪”的骨,财帛是“贫”的皮。张小帅望着这场景,忽然笑了——他在匾后藏的醒魂草,此刻该发出清苦的香了,混着鎏金的甜,正好给王典史,上堂“断阴阳”的课。

    “张旗牌好雅兴,”王典史的肥脸从轿帘里探出来,看见门柱的磷粉獬豸,眼皮跳了跳,“本典史送的匾,怎的挂在侧墙?这‘殡葬事务所’怕是屈才了吧?”他忽然盯着匾下的铜铃,铃舌的獬豸断角纹,和他袖口的齿轮扣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明锦小旗简介 >大明锦小旗目录 > 第54章 单元5:凶宅置业记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