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费聚来投献五河
北风掠过枯黄原野,几茎断茅草打着旋扑在费聚脚前,远处的战歌越发嘹亮。
“红衣卷寒潮,铁甲映霜刀。
虹县啖虏肉,五河悬寇首……”
入目所及,一片鲜红衣甲的行军队列铺满了远处官道,长枪如林,旌旗似海,其中鲜红的石字大纛格外醒目。
费聚站在道旁,有些忐忑紧了紧腰间的环首刀,又整了整被朔风吹乱的衣袍。
“李二哥,那就是石镇抚的大旗吧?”
“大纛!”
尽管李松也不知道“纛”字怎么写,却不妨碍他在费聚面前显摆一把。
“镇抚快来了,你就站在这里,可不能乱跑,等俺通传了,再带你过去。”
“李二哥放心,俺省得事!”
此番南征,因有大批老弱随征,拖慢了行军速度,基本不用考虑快速进军,趁敌不备闪击五河的可能。
石山索性一改之前的战术,开拔前就派骑队沿途发出檄文,大张旗鼓,“明牌”告知五河守军,义军即将攻城。
如此做,当然不是他有点实力就飘了,而是认真分析当前形势后的战术调整。
短短数月时间,仅河南江北一个行省,就有颍、徐、蕲、庐等路州豪杰接连举义,星星之火已渐成燎原之势。
元廷统治已经开始动摇,民间欲借乱局成就功业者,或举义旗,或报效朝廷,皆蠢蠢欲动,各地官军尽风声鹤唳。
“明牌”攻打五河县城,既是石山源于本部实力增长的自信,也是威慑敌军的心理战,就是要以堂堂之军,破惶惶之城。
人心向背看不见摸不着,却时刻都在影响着所有人的行动选择。
相比于当初彭赵联军南下攻打宿州,沿途村社对义军的抵触情绪已经消解了不少。
大军一路南下,尽管还是村村严守以待,但乡人“主动劳军”时,还是少了一些套话,多了一些本地有无好汉、近期有无官军活动之类的情报。
五都村之战尚未传开,知道的人不多,虹县攻城战却实实在在打出了“红心营”威名,吸引了众多如费聚这般的带械投军者。
为此,石山特意吩咐前队,但有投军好汉,直接送到中军,由他亲自接见考察,再根据其能力和特长,安排适当岗位。
李松为人谨慎,坚持要先汇报再通传。
石山认识这个虹县前弓手,表扬了李松办事牢靠,提醒他升了什长要多识字。
虹县城破时,李松曾为邵荣带路去往鸡大夫医馆,其后便被招入七营。
没过几天,邵荣就执行特殊任务,带走了大部分骨干,又提拔了包括李松在内的部分什长,临时管理尚未招满的七营。
李松原以为自己升为什长,是邵荣临走做的安排,不意名单全经过镇抚审核。
更令李松意外的是,石山竟然认得他,不仅一口喊出名字,还知道他的过往。
自己上面有人!
李松只觉得前途一片光明,骨头轻了几分,通传费聚时脸上还带着笑。
费聚年约二十五六,身长近六尺,相貌伟岸,鼻梁高挺,嘴唇厚实,身上衣袍虽然有不少泥迹,却很适体,给人以稳重干练之感。
“小人费聚,见过石镇抚!”
“费兄弟请起,李松说你有轻取五河的计策?”
石山虽然比费聚年轻几岁,但手握数千大军,掌一城百姓生死,已经颇有上位者威严,令费聚不敢直视。
“是!狗官贪财好色,祸害了不少人家,城中百姓都恨不得狗官死。小人还有一些帮手,只要镇抚率军抵达城下,应能接应镇抚进城。”
各路义军攻城略地势如破竹,很大一方面原因就是元廷自己作的,官场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