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36章 吴班篇——蜀汉孤灯
“我正要他来攻!”我断然道,“他若沉不住气,率军渡河来击,半渡而击之,正中我下怀!他若不来……”我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那就让他和他的数万大军,在这壁垒之后,日夜听着我们的鼓噪,看着我们的旌旗,提心吊胆,寝食难安!让他们猜,猜我军主力何在!猜丞相的剑锋,究竟指向何方!”

    命令迅速执行下去。一时间,渭水西岸,鼓声震天动地,如同连绵不绝的滚雷,在空旷的原野上轰鸣激荡。蜀军健儿列成严整的阵势,对着对岸齐声呐喊,各种挑衅辱骂之词响彻云霄。弓弩手引满强弓,冰冷的箭镞在阳光下闪烁着慑人的寒光,直指对岸。白日里,无数旌旗在风中招展,远远望去,营寨连绵,气势惊人。到了夜晚,沿岸燃起无数篝火,火光映红半边天幕,与天上的星河争辉。

    对岸的魏营,起初尚能保持静默。但连续数日,蜀军白日鼓噪如雷,夜晚火光耀天,这种无休止的挑衅和巨大的声势,终于让魏军无法安枕。魏营中明显加强了戒备,哨楼上人影幢幢,斥候往来频繁,营门开合的次数也多了起来,气氛日益紧张焦躁。郭淮终究是沉得住气,始终紧闭营门,未曾派一兵一卒渡河。

    一日,我正在中军帐内查看地图,一名风尘仆仆的信使被亲兵引入,他面色疲惫,眼中却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从贴身衣甲内取出一封火漆密信,双手奉上:

    “将军!丞相密令!”

    我心头猛地一跳,迅速接过,撕开火漆。目光飞快地扫过那熟悉的、力透纸背的字迹,一股滚烫的热流瞬间涌遍全身!

    “亮已率主力出祁山,连破魏军,天水、南安二郡望风归附!郭淮军心已摇,陇右震动!班当再接再厉,虚张声势,使其不敢东顾!汉室复兴,此其时也!”

    好!好一个“此其时也”!我将密信紧紧攥在掌心,几乎能感受到那薄薄纸片下奔涌的、足以燎原的火焰!多日来强自按捺的激动再也无法抑制,猛地一拳砸在案几上!

    “擂鼓!传我将令!”我大步冲出营帐,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却带着前所未有的昂扬,“擂鼓!擂得再响些!让对岸的郭淮好好听听!告诉他,我大汉的旌旗,已插上陇西城头!丞相的大军,正横扫魏虏!”

    震天的战鼓,如同蜀汉压抑百年后最激昂的心跳,再一次猛烈地撞击着渭水两岸的山河大地!鼓声里,是压抑不住的狂喜,是燃烧的信念,是那盏在祁山风雪中摇曳、却终将照亮中原的孤灯,正爆发出最炽烈的光芒!

    建兴十二年的秋天,带着一种异乎寻常的肃杀,早早地降临在洮阳城头。我,镇北将军吴班,奉命驻守这座扼守陇西要冲的边城。城下,是魏国雍凉都督司马昭亲自督率的数万精锐,营寨如黑色的潮水,将洮阳城围得水泄不通。城头上,那面代表蜀汉的旗帜,在凛冽的秋风中猎猎作响,却显得异常孤单。

    “将军!东门箭楼被石弹砸塌了一角!守军伤亡十余人!”一名满脸烟尘的校尉冲上城楼,嘶声报告。

    “知道了。”我声音沙哑,目光并未离开城外魏军连绵的营寨,“调预备队上去补位,弓弩手集中压制魏贼的抛石车阵地!告诉将士们,节省箭矢,看准了再射!”

    “是!”校尉领命而去。

    身边的亲兵队长递过来一个粗糙的水囊:“将军,喝口水吧。”我接过,拔开塞子,冰冷的清水滑过火烧火燎的喉咙,带来一丝短暂的清明。连日血战,城防已显疲态。魏军的攻势一波猛过一波,冲车、云梯、抛石机轮番上阵,日夜不息。城砖上布满了刀砍斧劈的痕迹和暗褐色的血痂。守城的将士们,个个眼窝深陷,嘴唇干裂,铠甲残破,但眼神依旧死死盯着城下,带着困兽般的决绝。

    “丞相……还没消息吗?”我放下水囊,低声问。声音里带着一丝自己都未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三国:枭雄独白简介 >三国:枭雄独白目录 > 第136章 吴班篇——蜀汉孤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