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严党暗算险中招
书吏话音未落,张居正心中已是一沉。他没有多问,只低声说了句“我知道了”,便快步出门,直奔自已的住处。
京城的清晨依旧喧嚣,但他的脚步却格外急促。沿途行人投来好奇的目光,他无暇顾及,脑海中迅速盘算着家中可能存放的关键文书。若有人刻意搜查,那必然是冲着那些边疆军务与江南赋税的资料而来。高拱送来的那份奏章虽已被他妥善藏匿,但其他笔记、草稿、往来信件若落入他人之手,足以成为严党构陷他的证据。
还未到巷口,他就察觉到异样。门口聚集了几名差役,还有几个穿着便服、神色冷峻的中年男子。他们并未破门而入,显然只是例行搜查,尚未深入。张居正压下心头怒意,上前一步,沉声道:“诸位大人奉何人之命前来?”
一名领头的差役见是翰林院官员,态度还算客气:“回张大人,是礼部衙门接到密报,说府上有私藏违禁之物,特命我们前来查验。”
张居正眉头一皱,礼部?这分明是借口。他强作镇定,道:“既是查验,还请出示公文。”
对方迟疑了一下,从怀中取出一份盖有礼部印鉴的文书递上。张居正接过一看,果然字迹潦草,印鉴模糊,显然是仓促伪造。他不动声色地将文书折起,道:“既是公事,我自当配合,请诸位随我入内。”
屋内一片凌乱,书架上的卷轴被翻得七零八落,桌案上的纸张散落一地。几名差役正在翻找抽屉和柜子,神情专注。张居正目光一扫,发现最外层的一叠旧奏折已被打开,那是他平日整理的历年兵部边报,虽无直接牵连,但若被人断章取义,仍可让文章。
他心中警觉,面上却不露分毫,只淡淡道:“诸位可是要找什么特定的东西?若有线索,不妨明言,我也好协助查找。”
那名领头差役干笑两声:“这个嘛……我们也不清楚,只说是有些可疑之物,还得劳烦张大人配合。”
张居正点头,不再多言,径直走到书案前,将散落的纸张一一拾起。他动作从容,眼神却极为敏锐,迅速扫视每一张纸的内容。忽然,他在一页边角泛黄的纸片上发现了一处异常——纸上原本记录的是嘉靖二十三年的边军调动情况,但在某一处数字旁,被人用极细的笔锋添了一行小字:“张氏私议兵制,图谋不轨”。
他心头一震,立刻意识到这是严党故意留下的陷阱。这份边报本是他私下整理所用,从未呈递给任何人,如今却被篡改,意图昭然若揭。
他不动声色地将这张纸夹入手中,继续收拾桌面。待差役们注意力转移,他悄悄将那页纸藏入袖中。
搜查持续了近半个时辰,最终并未找到所谓的“违禁之物”。差役们只能草草收场,临走时还意味深长地看了张居正一眼。他知道,这只是个开始。
夜色渐浓,张居正独坐书房,烛火映照着他沉思的脸庞。他将那页被篡改的边报摊在桌上,仔细端详。笔迹陌生,但字l工整,显然是出自熟悉官场文书之人之手。更令人警惕的是,那句话的措辞极为讲究,既暗示了他对兵制改革的关注,又巧妙地将“图谋不轨”四字嵌入其中,极具煽动性。
他闭目思索片刻,随即提笔,在另一张纸上模仿那行小字的笔迹,反复练习。不多时,他便大致掌握了书写者的习惯——笔锋略带颤抖,转折处稍显迟疑,似乎是临时起意之作,而非精心伪造。
他心中已有几分猜测。
翌日清晨,朝堂之上风平浪静,仿佛昨日之事从未发生。然而张居正心知肚明,一场风暴正在酝酿。
早朝过后,礼部尚书亲自召见张居正,语气委婉地询问他是否知晓为何会有此次搜查。张居正答得滴水不漏,称自已一向谨言慎行,不知何人会如此诬陷。礼部尚书听后,意味深长地点了点头,并未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