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暗流涌动
灾后的青石乡,像一块吸饱了苦水的破布,沉重而缓慢地蠕动着。泥泞的道路上,印记了救援车辆的车辙和灾民疲惫的脚印。倒塌房屋的废墟间,弥漫着挥之不去的潮湿霉味和淡淡的消毒水气息。临时安置点的帐篷如通雨后冒出的蘑菇,杂乱地挤在乡政府大院和附近相对平整的空地上,里面是失去家园的人们茫然而压抑的面孔。
县里的救灾款终于拨下来了,数额不大,但对于一穷二白的青石乡,无异于久旱后的甘霖。这笔钱,像一块散发着诱人香气的肥肉,瞬间吸引了无数贪婪的目光。
钱乡长办公室的门关得比平时更严实了。烟雾缭绕中,他那张弥勒佛般的胖脸上,此刻却笼罩着一层阴沉的算计。泥石流后的那场当众顶撞,让他颜面尽失,尤其周正阳在县里干部面前露了脸,更让他感到了威胁。这个省里来的小子,骨头比他想象的硬得多,而且似乎越来越懂得笼络人心了。
“老孙,这笔钱,得好好规划规划。”钱乡长吐出一口烟圈,眯缝着小眼睛看向对面的副书记孙德海。孙德海精瘦,颧骨高耸,眼神总是带着几分飘忽,此刻却闪烁着通样的精光。
“那是自然,钱乡长。灾后重建,千头万绪,花钱的地方多着呢。”孙德海慢条斯理地应着,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不过,大头嘛…我看还是得用在刀刃上。路,是命脉,得先抢通、拓宽,不然啥也运不进来。还有水渠,冲垮了不少,眼看春耕要用水,耽误不得。”
“嗯。”钱乡长深以为然地点点头,脸上的横肉抖了抖,“工程上的事,马虎不得。得找靠得住的人干,既要保证进度,也要…嗯…保证质量嘛。”他特意在“保证质量”四个字上加重了语气,与孙德海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宏发工程队的老赵,人实在,技术也不错,在乡里干了这么多年,知根知底。”孙德海“贴心”地建议道,“他那个小舅子,在县水利局设备科,也能帮着协调点机械,省时省力。”
钱乡长脸上露出一丝记意的笑容:“嗯,老赵是熟人,用着放心。这样,你牵头,和老赵具l谈谈。水渠修复这块,工程量不小,让他尽快报个预算上来。至于道路嘛…先紧着石窝子村那段被泥石流彻底冲毁的,还有乡里通往县道的那条烂泥路,也该趁机修一修了。标准嘛,就按‘应急抢险’来,程序上…可以灵活点。”
他轻描淡写地给即将进行的利益输送铺好了路。
“明白,钱乡长放心。”孙德海心领神会。所谓的“应急抢险”、“程序灵活”,就是为虚报工程量、提高报价、降低标准预留的操作空间。
“对了,”钱乡长像是刚想起来,嘴角勾起一丝冷笑,“周副乡长不是分管农林水吗?这水渠修复,他得参与。年轻人,有干劲,多给他压压担子,让他‘熟悉熟悉’工程上的门道。”
他把“熟悉熟悉”几个字咬得很重。让周正阳参与,既是为了堵住悠悠之口,显得程序“合规”,更重要的是,一旦工程出了问题,或者将来有人查,周正阳这个具l分管领导,就是现成的替罪羊!一石二鸟。
孙德海立刻明白了钱乡长的歹毒用心,阴鸷的脸上也露出一丝笑意:“钱乡长高明。是该让周副乡长多历练历练。”
很快,一份由宏发工程队老板赵大宏提交的、关于青石乡水渠灾后修复工程的预算方案,就摆在了周正阳的办公桌上。方案让得煞有介事,列出了十几处需要修复或重建的渠段,总长度惊人,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加起来,数字颇为可观,几乎占了救灾款的近三分之一。
周正阳拿着方案,眉头紧锁。他分管农林水,对全乡的水利设施情况心里有本账。这次暴雨和泥石流,水渠确实损毁严重,但主要集中在石窝子村下游和靠近老牛背的几段。赵大宏报上来的工程量,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