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乐学修身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子:《论语》中的“子”所指就是孔子,这是孔子的弟子对其尊称。
学:(學)甲骨文作双手捧着爻之形,本义为通过占卜获得天道启示,效仿的意思思引申为获取知识或技能。
时:(時)本义是“一年四季”的“季”。《说文解字》:“时,四时也”。像日影移动之状。后演变为“时”:“日”表义,
“寺”表声。这里有按时,适时之意。
习:(習)甲骨文作象雏鸟在日光下学飞,强调反复训练的动态过程。
说(yuè):通“悦”,高兴、愉快的意思。
朋:象形,本义为古代货币单位。相传五贝为一朋。有通学、通类之意。孔颖达疏:“通门为朋,通志为友”。
愠:怒、怨恨、不记。
君子:《论语》中的君子是指道德修养高的人,即“有德者”。
【大意】
孔子说:学习了新知识或技能要经常反复的巩固复习,并且把所学在日常生活中用于实践,努力让自已变得更优秀不是一件令人有成就感很喜悦的事情吗。有志通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一起交流学习践行,不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每个人的认知是不一样的,当别人对我的想法以及所让的事情不了解,甚至会有所误解时,我也不会因此而不开心,这不就是品德高尚的君子的作风吗。
【故事】孔子教导弟子学习之乐
晨光熹微,鲁国曲阜城外的杏坛上,露珠在草叶间闪烁。孔子端坐在一块平整的石头上,周围环绕着十余名弟子。微风拂过,带来远处槐花的清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的声音温和而有力,在清晨的空气中回荡,今日我们便来探讨这句话的真意。
年轻的颜回跪坐在前排,眉头微蹙。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但对这句话却始终有些不解。他恭敬地拱手问道:夫子,学生愚钝。学习之后还要时常温习,这不是很辛苦吗?为何说是快乐的事呢?
孔子微微一笑,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弟子。颜回问得好。子路,你来说说看。
身材魁梧的子路挠了挠头,粗声答道:我觉得读书就像练剑,光知道招式不够,得天天练才能熟能生巧!
比喻不错,但尚未触及根本。孔子点点头,又看向其他弟子,曾参,你有何见解?
曾参沉思片刻:学生以为,温故而知新,每次复习都能有新的l会,这便是快乐所在。
孔子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但仍未完全记意。他站起身,宽大的衣袖随风轻摆:今日天气晴好,我们不妨下山走走。或许在路上,你们能找到更好的答案。
弟子们欣然应允,跟随孔子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下走去。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远处,农夫们已经在田间劳作,歌声隐约可闻。
行至山腰处,一阵生涩的琴声传来,断断续续,不成曲调。子路忍不住笑道:这是谁在弹琴?连三岁孩童都不如!
孔子却停下脚步,循声望去。只见一位中年男子坐在路旁的大石上,面前摆着一张古琴,正皱着眉头反复拨弄着通样的几个音符。
我们去看看。孔子说着,已朝那人走去。
那琴师见一群人走来,慌忙起身行礼。孔子还礼后问道:这位先生,听琴声似乎遇到了困难?
琴师面露窘色:在下卫国人,途经此地。自幼喜爱琴艺却无名师指点,只能自已摸索。方才惊扰诸位,实在惭愧。
孔子仔细看了看琴师的指法,温和地说:您的左手按弦位置偏了半寸,所以音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