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冰冷的数字,温热的心跳
7楼的“绿植休息区”是星瀚科技里少数几个“深瞳”监控密度被刻意调低的地方。并非技术让不到全覆盖,而是苏岚力排众议争取来的结果。她坚持认为,人类需要一些不被数据流时刻剖析的、能喘口气的角落。这里模拟了自然光照,空气里弥漫着植物蒸腾的湿润气息,甚至有几盆真实的、需要人工照料的蕨类植物——这在高度自动化的星瀚内部堪称奢侈。
苏岚提前五分钟到达。她选了角落一张被茂密绿萝半包围的桌子坐下,视野开阔又相对私密。“深瞳”的界面在她视野左下角最小化,只保留着张伟的实时状态:心率:88
bp(轻度紧张),位置:进入电梯,预计到达时间:2分17秒。
她给自已倒了杯水——真正的纯净水,不是营养液。指尖触碰到微凉的玻璃杯壁,让她稍感安定。她快速在脑中过了一遍张伟的档案:
张伟,32岁,神经算法工程师。
加入星瀚5年,“织网”项目的核心架构师之一。绩效记录几乎全优,是公司重点技术人才库成员。最近三个月,项目进入攻坚期,压力陡增。“深瞳”捕捉到的数据异常确实显著:工作效率下降、压力指数飙升、频繁访问招聘网站…
921的离职概率,这个数字冰冷得刺眼。
“深瞳”提供的挽留方案详尽无比:加薪幅度建议(15-20)、项目优先级调整可行性分析、甚至推荐了几个内部转岗的“兴趣匹配”岗位。逻辑清晰,成本可控。但苏岚知道,这些只是筹码。真正的答案,藏在张伟那88bp的心跳背后。
脚步声由远及近。张伟出现了。他穿着公司发的标准智能工装,但领口有些随意地敞着,眼下带着淡淡的青黑,整个人透着一股被抽干了精气神的疲惫。他看到苏岚,脚步顿了一下,努力挤出一个笑容,但那笑容没能到达眼底。
“苏总监,早。”他在对面坐下,声音有些沙哑。
“早,张工。谢谢你抽时间过来。”苏岚微笑,语气温和,“最近‘织网’那边进度很紧吧?看你气色有点累,喝点水?”她将另一杯水推过去。
“谢谢。”张伟拿起杯子,指尖有些用力。“是…挺忙的。新模型训练遇到点瓶颈,迭代了好几次效果都不理想。”他避重就轻。
【提示:目标对象回避提及个人状态,话题集中于工作困难。符合“压力源-工作”模型预测。建议引导其倾诉工作压力细节。】“深瞳”的淡蓝色文字在苏岚视野边缘无声滚动。
苏岚没有按照ai的建议立刻追问技术细节。她只是点点头,目光带着理解:“攻坚阶段总是最磨人的。我记得你去年让那个异构网络融合优化的时侯,也是熬了好几个通宵才突破的。你一直很有韧性。”
这句提及过去的肯定让张伟紧绷的肩膀微微松了一点。“那次…确实不容易。”他扯了扯嘴角,眼神飘向旁边生机勃勃的绿萝,“但这次…感觉不太一样。”
“哦?哪里不一样?”苏岚轻声问,像朋友聊天。
张伟沉默了几秒,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杯壁。休息区轻柔的背景音乐填补着空白。
【目标对象心率上升至92
bp,微表情分析显示:犹豫、焦虑。关键信息点可能即将出现。】“深瞳”再次提示。
“压力太大了,苏总监。”张伟终于开口,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种压抑已久的宣泄感,“不只是技术问题。是整个…氛围。”他抬起头,眼神里交织着困惑和一丝愤怒,“‘深瞳’!它像鬼魂一样无处不在!我们组的压力指数天天标红,效率曲线稍微波动,警报就直接发给陈总(陈穹)!他只看结果,只看那个该死的红色数字!昨天,就因为我提交代码比‘最优预测’晚了17分钟,‘深瞳’自动给我发了一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