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银两失窃案(8)
    两个时辰后,一份墨迹犹新的名单被周宁亲自送到了萧景珩的书房。

    名单很长,密密麻麻写满了名字和职务,从李灼生前的长史、司马、参军,到负责漕运、库房、文书往来的大小官吏,乃至几个常在府衙行走、被认为嘴巴严实的资深书吏,都赫然在列。

    名单末尾,周宁甚至还附上了这些人的简要履历和与李灼关系的说明,可谓详尽至极。

    “有劳周大人。

    ”萧景珩接过名单,目光快速扫过,语气平淡无波。

    “殿下言重了,此乃下官分内之事。

    ”周宁躬身,姿态放得极低,“殿下若需提审何人,下官即刻安排。

    ”“不必。

    ”萧景珩放下名单,指尖在桌面上轻轻一点,发出清脆的声响,“所有人,即刻‘请’至府衙西侧偏院,暂留待询。

    告诉他们,配合问话,不得延误,更不得私下串联。

    若有违抗,以妨碍公务论处。

    ”“西侧偏院?”周宁微微一怔。

    那是府衙用来临时安置犯错小吏或羁押轻微人犯的地方,条件简陋。

    将这么多官员一股脑塞进去,无异于一种无声的震慑和下马威。

    他心念电转,立刻应道:“是!下官这就去办!”命令下达,整个扬州府衙瞬间笼罩在一片肃杀的低气压中。

    被点到名字的官员们,无论是品阶稍高的属官,还是平日里不起眼的书吏,皆被侍卫“客气”而强硬地“请”离了各自的岗位,集中到了那处偏僻、狭小的西院。

    院内气氛压抑,无人敢高声喧哗,彼此交换的眼神中充满了惊疑、不安和难以言说的恐惧。

    三皇子萧景珩的冷厉之名,在浊气案后早已传遍扬州,谁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李灼。

    审讯并未立刻开始。

    萧景珩稳坐书房,先让贺遥带人,对照名单,将这些人的居所、办公之处全部暗中控制起来,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无声的搜查。

    重点便是寻找任何可能与官银运输路线图、护卫排班、乃至新辉教相关的蛛丝马迹。

    与此同时,沈青黛作为“侍女青黛”,正安静地在书房一角整理着案头堆积的卷宗。

    她低垂着头,动作不疾不徐,仿佛对书房内外的紧张气氛毫无所觉。

    然而,她眼角的余光,却敏锐地捕捉到了那份被萧景珩压在镇纸下的长长名单,以及他眉宇间那抹挥之不去的凝重。

    当周宁进来呈交名单时,她更是借着添茶的机会,清晰地看到了周宁脸上那一闪而逝的复杂神色——那并非纯粹的恐惧,更像是一种深沉的忧虑,甚至一丝不易察觉的挣扎。

    她知道,风暴已经降临。

    萧景珩这把刀,已然出鞘,斩向了李灼留下的盘根错节的势力网。

    而这网中的每一条线,都可能牵扯着官银案的真相,也可能缠绕着她沈家的旧事。

    她屏住呼吸,将一份卷宗轻轻归位,指尖冰凉。

    她必须更加小心,像一滴水融入大海般,不露痕迹地观察着,等待着。

    等待这把刀劈开迷雾,也等待属于自己的机会。

    时间在压抑的等待中流逝。

    西院的官员们如同困兽,焦躁不安。

    书房内,萧景珩看着贺遥呈上的初步搜查报告,眼神越发深邃。

    报告显示,大部分官员处并无异常,但在李灼生前最信任的长史——赵秉谦家中书房暗格里,搜出了几封字迹模糊、内容隐晦的书信碎片,以及一个刻有奇异符号的铜牌;在负责库房文书的主簿王禄的住处,则发现了一笔来历不明、数额不小的银票,来源指向一家与漕运有密切往来的商行。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金针渡厄简介 >金针渡厄目录 > 银两失窃案(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