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章)
东四那间旧仓库,是他两次起步的地方。
如今他已将那处物业捐赠给了知见基金会,加盖了二楼,作为星灯计划的东、西城区联合运营大本营。
过去的“星灯计划”,如今已扩展为“星河计划”。
楼里开设了照护者互助小组的固定场地,还有认知症宣传教育专区,定期举办活动、护理技能培训与志愿者经验分享会。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私心。
忆芝和星河计划的运营团队,现在就在那里办公。
两人离得近,时不时一起吃午饭,近水楼台得理所当然。
靳明坐进车里,脑中闪过的,是半个月前忆芝聊起最新数据时的语气。
她说,北京全部十六区已经完成体系化落地,现在正和上海、天津、南京、武汉几个城市的兄弟基金会和试点办公室对接。
下半年要出一套全国通用的落地手册,争取在年底前实现十城联动。
他拿出手机,拨了她的号码。
她很快接起,背景音里传来一两声鸣笛,应该是在车上。
“今天感觉怎么样?”他问,“有没有好一点?”她这两天在天津出差,昨天被堵在晚高峰里,有点晕车。
他听她说着没事,可还是不放心。
“那两个有没有不听话?”他又问她,“你跟我说,我回头训他们。
”“你敢?”她笑着怼他,指尖下意识抚上肚子。
忆芝怀孕四个多月了,是双胞胎。
一开始孕反不算严重,到了第三个月突然吐得昏天黑地。
这才刚好一点,又开始出差。
昨天她说晕车,他怕又是孕吐,直后悔没让护理师一路跟着去。
“他们乖得很。
昨天真的就是晕车,你别乱想。
”她柔声安慰他。
“吃得习惯吗?”他问。
“天津菜很好吃。
就是……”她话没说完,自己先笑了起来,像是忽然想起什么特别可乐的事,“就是天津人说话太逗了,人均郭德纲,笑死我了。
”“昨天有个七十多岁的大爷管我叫姐姐,我都不知道该不该叫他大哥了……”她学着天津口音,笑得喘不过气来。
他靠在车窗边,轻轻笑了笑,她的声音轻快,隔着电话近得像就在他身边。
“我周五去天津接你。
”他说。
“嗯。
”她没推脱。
“那……一会儿见?”“一会儿见。
”天津市河西区某街道办,主管民政工作的黄主任一见到忆芝下车,立刻迎了上来。
这是她们第二次见面了。
“哎哟罗老师,您慢着点——”她声音里透着天津人的熟络感,上来拉住忆芝的手。
她视线一偏,注意到忆芝身后又下来几个拎着摄像设备的年轻人,神色微微一愣,“这……是?”“啊,不好意思。
”忆芝赶紧解释,“下午有个颁奖,主办方非得开直播。
我找个角落就行,绝对不打扰您这边的安排。
”黄主任一听,更热情了,“别找角落,就在‘为人民服务’这大牌子前面。
我们单位也上上镜,倍儿有面儿。
”忆芝笑着说好。
其实这个奖,她本来想让林敏一代领。
是主办方听说这一届的获奖人里有一对是夫妻,又刚好一个在技术赛道,一个在人文照护,觉得是绝佳看点,非要派团队连线,说——“画面意义非凡”。
她原本没打算搞这些排场,可架不住对方盛情。
想着这两年一路走下来,又恰好是和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