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章)
同台,好像也确实值得留点什么,她便答应了。
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颁奖礼接近尾声,主持人的声音响起。
“他曾是国内最早一批人工智能创业者,曾将一家高精尖技术公司送入独角兽之列。
在放弃资本化道路后,他重新出发,选择将技术应用于一条鲜有人走的路径——为看不见世界的人,重建可感知的秩序。
”“在他的带领下,一套服务于视障人群的智能辅助体系逐步建立,从一款融合导航、识别、语音反馈等功能的日常生活应用开始,到如今正在试点的轻量级操作系统,每一步都在不断打破盲人与世界之间的信息壁垒。
”“他的第一款应用,不仅解决了视障人群日常出行、购物、获取服务的难题,更引入了志愿者响应机制与无障碍商户网络,搭建起一条从技术到人、从系统到现实的最后一百米支援链路。
”“如今,他与团队正研发的新型智能辅助操作系统,已实现跨平台兼容、低设备门槛、纯本地运行,致力于让更多收入有限的用户也能享受科技平权。
”“这一体系,已经在全国开展同步试点,并启动国际开源协作,真正实现了从技术到公益的深度融合。
”大屏幕播放起他的项目宣传短片:从应用准确识别红绿灯,到头戴摄像头微笑着与模型对话的盲人女孩,再到沿街志愿商户门上显著的标志……镜头没有一句解说词,只有声音的采样与真实使用场景拼贴,一种无声的感动在场内缓缓升起。
短片最后,主持人的声音再次响起:“二零二五年‘向善之力·国家社会责任特别奖’,科技与社会融合杰出推动者奖项的获奖者是——北京领夜科技创始人——靳明先生。
”会场掌声响起。
靳明站起身上台,西装整洁,步履从容。
他接过奖杯,站在台中央,“谢谢大家。
”“这个奖,属于领夜团队的所有人。
”“我们做这款应用、这套辅助系统,从一开始就知道它不属于市场逻辑。
”“它不会带来用户成瘾,不会形成高频活跃数据,也不会撑起一张亮眼的商业报表。
它甚至一度,被建议纳入基金会旗下,作为非营利项目运营。
”“但我们坚持自己做公司。
因为我们相信,公益和效率并不冲突。
底层技术的优化、本地资源的调度、志愿者系统的构建,都必须以企业级标准推进,才可能真正服务更多人。
”“我们试图在其中建立一套新的模型,一种不靠流量变现,而靠信任兑现的模型。
”他说到这,停了一下。
“我想借这个机会,这个奖项,感谢一个人。
”想到那个人,他的眉眼和语气都柔软了下来。
“我的妻子,罗忆芝女士。
”“她是我的爱人,也是我人生的方向感。
”“在我对技术的边界感到迟疑,对事业的走向陷入犹豫时,是她提醒我创业的初心。
”“在我身体最糟糕、情绪最低落的那段时间,是她始终支撑着我,陪我走过最艰难的一段路。
”“在公益这条路上,她比我更贴近现实。
她用的不是代码,是时间、是情感,是把别人的急与难当成自己的日常。
”“无论是生活,还是人生的目标,能与她并肩,是我的幸运。
”他说完,轻轻点头示意,准备离开舞台。
主持人微笑开口,“靳明先生,还请您留步。
”全场一静。
主持人语气轻松又郑重:“接下来,我们要连线颁发的,是本届‘向善之力特别奖’的另一位得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