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章)
“她也是一位推动者,不过她推动的,是一种看不见、但能被感受到的力量。
”“请看大屏幕。
”大厅灯光略暗,画面随之亮起。
画面中是一扇被推开的铁门,一行人身穿红马甲,穿过老旧街区的小巷。
老小区的单元门上,贴着“认知症护理讲座”“照护者家庭支持计划”等宣传海报。
镜头切入一间明亮的活动室。
十几位照护者围坐成一圈,有人在讲自己的经历,有人低头轻轻擦去眼角的泪水。
字幕缓缓浮现:“这是一个不太被看见的群体。
”“他们日复一日,默默照顾着一个,会慢慢忘记他们的人。
”画面转至一场专为认知症及特需家庭举办的专场游园会,美轮美奂的无人机表演,映亮了一张张略显迷茫,却渐渐浮现笑意的脸。
旁白继续:“作为‘星河计划’的核心发起人与推动者,她与团队花了两年时间,跑遍了全北京的十六个城区。
”“她们建立了认知症照护者互助小组,启动了名为‘给照护者喘息时间’的志愿者帮扶行动,设计出最接地气的生活指引方案,成功构建起阿尔茨海默症人群的长期照护支持网络。
”“星河计划在推动制度创新、社区治理与社会情绪联结方面,唤醒了大众对渐进性认知障碍群体的关注与参与。
”“如今,这一计划已走出北京,正在被更多城市采纳。
”镜头停在一个雨天。
有人撑着伞,站在一个背对镜头,默默擦泪的照护者身旁。
那个人是忆芝。
她一手撑伞,一手轻拍对方的背,正低声说着什么。
最后一帧定定格在她的侧脸:表情平静、目光温柔。
主持人声音再次响起,“二零二五年‘向善之力·国家社会责任特别奖’——人文照护特别贡献奖的获得者是:北京知见慈善基金会,星河计划项目负责人——罗忆芝女士。
”“由于工作原因,罗女士未能亲临颁奖典礼现场。
接下来,让我们连线正在忙碌中的她,听听她的获奖感言。
”镜头切换。
大屏幕上,忆芝站在天津某街道办服务大厅,背后墙上的“为人民服务”金字浮雕静静映入眼帘。
她没有化妆,身上还穿着星河计划的红马甲,怀孕后她剪了清爽的短发,颧骨上浮现出浅浅的几粒妊娠斑。
典礼连线比预定时间晚了近半小时。
她不愿耽误来参加碰头会的周边街道工作者,是连线前几分钟才从会议室里被导播叫出来的。
刚才靳明的发言,她一个字都没听见。
面对镜头,她略带拘谨地点了点头,说了一句:“大家好。
”全场安静了一瞬,随即响起掌声。
此时,会场大屏幕一角切出一个画中画:是靳明在舞台一侧注视着屏幕的神情。
他目光灼热地望向自己的爱人。
观众席中很安静,却像是有一种被爱意打动的温情在缓缓流动。
忆芝没有准备讲稿,语速很慢,却字字清晰。
“谢谢大会颁给我这个奖项。
”“这件事不是我一个人做成的。
这个奖,应该属于无数基层工作者和志愿者。
”“也应该属于每一位照护者。
他们既是星河项目要服务的对象,也是整个认知症照护体系中最重要、最伟大的一环。
”“他们都是好样儿的。
”“我们做的其实是一件很小的事。
就是陪他们一段路,帮他们顶一会儿,让他们知道,不是一个人在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