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8章 VK-2
随着发动机试验所内热烈的技术探讨趋于缓和,参观也接近尾声。
陈天宇趁着此刻融洽的氛围,本着“有枣没枣打三杆子”的想法,不失时机地向格列维奇提出了一个酝酿已久的想法。
“格列维奇同志,”
陈天宇的语气带着几分试探,目光却十分诚恳。
“既然我们谈到了未来的战斗机合作,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
他顿了顿,观察着格列维奇的神色,见对方饶有兴致地等待下文,便继续说道:
“华夏目前的航空工业基础,您是了解的。
我们现在的主力战斗机是从贵国引进的米格15。
可以预见,下一代战斗机,如果没有意外,我们依然会优先考虑贵国的先进型号。
如果,我是说如果,我们现在就能派遣一部分有潜力的技术人员,到贵国的发动机设计局进行学习,深入了解像a-5这样先进发动机的设计理念和制造工艺……”
说到这儿,陈天宇加重了语气。
“那么将来,无论是我们引进新的米格战斗机,还是生产我们合作研发这款多用途战斗机。
华夏方面都能更快地形成生产能力,这样在后续的维护保养、升级改进方面,我们也能贡献一份力量。”
这番话听起来合情合理,充满了对双方合作前景的积极展望。
然而,格列维奇是何等人物?
他作为米高扬设计局的副总设计师,接触过的对外援助项目可不少。
听完陈天宇的提议后,他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笑意。
忽然他发现,眼前这个年轻得有些过分的天才设计师,有时也会将事情想得过于顺理成章,甚至有些理想化了。
格列维奇沉吟片刻,组织着措辞。
没办法,当前的大环境下,华苏友好是第一位的。
“陈,你的想法很有远见,也体现了华夏同志积极进取的精神。”
他先是给予了肯定,随即话锋一转。
“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无论是我们米高扬设计局正在全力攻关的下一代米格战斗机,还是你所构想的这款多用途战斗机。
从目前的设计阶段到最终实现批量生产,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这中间充满了各种技术挑战和不确定性。”
格列维奇不疾不徐地分析道:
“退一步说,即便这些先进的飞机顺利投产,要将生产线转移到华夏,也需要我们两国政府之间达成正式的协议,这同样需要时间。
所以,现在就派遣大规模人员学习下一代发动机的完整体系,恐怕时机上略显过早。”
格列维奇看着陈天宇,语气变得语重心长:
“我认为,华夏同志当前最紧迫的任务,还是集中力量,先引进米格-15的生产线,并做到完全消化吸收。
通过这个过程,全面提升自身的航空工业基础,培养出合格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队伍。
我认为这才是打好根基的关键一步,是你们的第一要务。”
他轻轻拍了拍陈天宇的臂膀,带着一丝鼓励的意味补充道:
“至于学习发动机的研发和生产经验,华夏的同志们完全可以通过中级教练机项目配套发动机来学习。
毕竟米格15的技术资料,现在已经对华夏解密。
而我们为中级教练机专门设计的vk-2发动机,在技术上与vk-1一脉相承,自然也可以对华夏做到完全开放。
你们派来的工程师通过深度参与vk-2的研制,自然能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
陈天宇静静地听着,心中了然。
格列维奇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