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弟
清晨院中还弥漫着薄雾。
沈钰一早便起了身,将昨晚浸泡一夜的糯米用竹篮捞起,控去水分。
她昨日就想好,仿照雪媚娘,做一款软糯的小点心送到学舍,看看自家沈铭和程易弟弟程章。
算算日子,沈铭也去读了快半个月的书了,也不知道这小子和其他小朋友处得怎么样。
做雪媚娘就必须要形如雪团,皮软如绸,但入口却要爆出蜜脂。
眼下条件有限,她没有奶油、冰箱,只能用其他方法还原口感。
沈钰先将糯米磨成米浆,又加入许多淀粉增添稠度,用纱布过滤出细腻米糊。
因为前世喜欢做些点心,她经常在网上看一个甜品博主,在没有烤箱的条件下还原各式各样的甜品。
回忆起曾经看过的视频,如果想让雪媚娘的皮绵软滑嫩,就得米浆先拌上一点花蜜,在加葛粉提筋,这样就能变得软透。
做完这些,沈钰又将调好的米糊倒入蒸盘薄铺一层,上笼蒸熟,取出后趁热反复揉压,放与木案上轻摔十数次,提升面皮的弹韧感。
趁着米皮放凉,沈钰开始调制内馅。
糖脂以猪板油打底,佐以蜜豆沙、桂花碎等。
馅团逐一搓圆后,再用米皮裹上,轻轻收口,撒上薄薄一层炒熟的糯米粉防粘。
每一个团子都白白软软,像一个个雪团子。
沈钰满意地看着成品,拿起一个雪媚娘,咬了一口,她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
外皮糯糯的很有嚼劲,有着糯米自带的微甜,里面的馅料用得扎实,豆沙绵软还掺着一丝桂花香气,甜度适中。
不错,看来她搭配酒来卖的点心又可以加一样了。
沈钰吃完后,擦干净手,立马在她的小本子记录下雪媚娘这一道点心,顺带还加了几个她觉得日后可以改良的口味,比如山楂泥、莲蓉、酒酿之类的。
一个、两个、三个……吃完一个后,还剩下八个,沈钰给沈铭和程章一人包了两个,准备中午送去书舍。
将雪媚娘都打包好,沈钰进了酿房。
时间还早,她今日不出摊,刚好在家中把囤的干果和香料分门别类整理出来。
赵夫人的酒得用更好的细作料,比如橙皮丝、兰花蕊等等,那几样她曾在铺子里见过,这两天得赶去挑一挑货。
中途,她顺手还把书案上的账册理了理,把昨日收的钱银点了数,装进瓷罐,又将备货清单按月分列。
这些事若不提早安排,她那点银子可经不起铺子的进货开销。
忙完所有的事,刚好快到饭点。
沈钰拎着东西直奔镇上的学舍,靠近县署后街,是镇上一位吴老秀才创办的,镇上不少孩童都在读书识字。
吴老先生年近六旬,文名不显但讲学极严。
学舍不大,进门便见几扇陈旧格窗透着日光,孩童们端坐书案,手执朱笔,一字一句跟着先生诵读。
院中有棵老槐树正好挡了阳,几张石凳石桌在斑驳的树荫间,沈钰带着食盒坐下,没过多久读书声散去,孩童们嬉笑着跑出来。
“沈铭!”沈钰一眼瞧见自家长得壮实的弟弟,招手示意他过来。
“姐,你咋来啦?”沈铭乐颠颠地跑到沈钰身前,一脸好奇看食盒。
“今天学得怎么样?没和人家再打架了吧?”沈钰打开食盒,取出雪媚娘,放在桌上。
“没有……姐,这是什么呀?”沈铭头也不抬,眼睛粘在那几个雪白的糯米团子上。
此从他姐病好之后,总能看到姐做些他从没见过的点心。
“先别吃,”沈钰把沈铭蠢蠢欲动的手拍下,“你叫程章过来一起。
”“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