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
雨夜的婚纱与短信
霓虹在积雨云下碎成光斑,林夏的指尖在婚纱店玻璃上按出雾蒙蒙的指纹。橱窗里的缎面婚纱正被射灯镀上金边,腰身处的珍珠刺绣像未融的雪,每一颗都经过精准计算,间距严格遵循黄金比例——就像母亲为她规划的人生,连裙摆的弧度都要符合商业联姻最优范本。
后颈的翡翠平安扣正在发烫,那是太奶奶临终前塞进她手心的,翠色里还带着体温的余温。当时太奶奶说:咱们林家祖上是挑着扁担走街串巷的货郎,靠诚信攒下第一担米。而现在,平安扣的绳结被母亲换成了铂金链,坠子勉强卡在锁骨下方,像个被驯化的囚徒。
手机在掌心震动,锁屏跳出母亲的短信:
明晚六点,帝豪酒店三楼。周行长一家想看看你穿旗袍的样子。
末尾的句号比针尖还冷,让她想起上周家庭会议,母亲用红笔在日历上圈出订婚宴时,笔尖划破纸面的声音。十七岁那年藏在枕下的舞蹈学院录取通知书,也是这样被母亲用打火机烧成灰烬,火苗窜起的瞬间,父亲正在书房和周行长通电话,讨论钢材期货的跌停板。
小姐需要试纱吗店员的微笑像贴在脸上的金箔,胸前的工牌闪着高级定制顾问的银光。林夏转身时,后颈的平安扣刮过玻璃,留下一道细不可察的划痕——就像她在家族蓝图上偷偷打的补丁,微小却真实。她摸到手机里存着的照片:沈砚在公益班教孩子们折蝴蝶,二十六个孩子的手叠在他手背上,最小的小雨踮着脚,指尖还沾着没洗干净的水彩颜料。
短信再次震动,这次是周明轩:听说沈老师的公益班缺投影仪我让人送了台新的,明早九点,少年宫见。
附带的定位显示投影仪已出库,物流信息精确到每分钟。林夏盯着周明轩三个字,想起他西装内袋永远别着的钢笔,笔尖刻着家族徽记,和他看公益班孩子们时的眼神一样,彬彬有礼却隔着玻璃。
雨滴开始敲打橱窗,婚纱在水痕后变得扭曲,头纱垂落的弧度像母亲扬起的眉梢。她数着裙摆上的珍珠,忽然想起沈砚说过,真正的珍珠是蚌壳用疼痛磨出来的,而橱窗里这些人造珠,不过是流水线的产物。手机弹出第三条消息,来自沈砚:今晚暴雨,老槐树的槐花又落了。记得带伞,你的舞蹈鞋还在公益班。
末尾跟着个笨拙的手绘雨伞,是用手机备忘录画的,线条歪歪扭扭,却让她想起他在黑板上写的粉笔字,每一笔都带着温度。
玻璃上的水痕忽然汇集成河,冲散了婚纱的金边。林夏抓起磨旧的帆布包,任雨水打湿新买的绣花布鞋——那是母亲让管家从苏州定制的,鞋头绣着并蒂莲,针脚细密得看不见线头。她跑过三个路口,在老槐树底下停住,看槐花混着雨水在地面铺成白毯,忽然明白沈砚说的破茧是什么意思:不是撕裂蛹壳的粗暴,而是积蓄力量时,每一次呼吸都带着疼痛的勇气。
2
初遇:少年宫的纸飞机
小城的春天总是带着潮湿的泥土味,林夏蹲在少年宫后巷捡被雨水打湿的纸飞机。二十六架载着留守儿童心愿的纸飞机,每架机翼上都用蜡笔写着字:希望奶奶病好想见到爸爸想要新书包。最大的那架折得最工整,机身上画着歪歪扭扭的笑脸,是小雨送她的生日礼物。
需要帮忙吗带点沙哑的男中音从头顶传来。穿洗旧牛仔外套的男人已经蹲下身,指尖灵活地捏住机翼残缺的纸飞机,袖口的粉笔灰簌簌掉落,在潮湿的地面画出细小的白痕。他手腕内侧有道淡褐色的烫伤疤,后来林夏才知道,那是给孩子们热牛奶时留下的。
这种天应该用防水彩纸,他掏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翻到夹着彩色便签的那页,下次可以去文具批发市场三楼,那里有卖200克的肯特纸,每张贵两毛钱,但能扛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