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刺耳的刹车声在耳边炸开,俞明远感到一阵天旋地转。他的身体被巨大的冲击力抛向空中,时间仿佛被拉长成无数个瞬间。42年的人生如走马灯般在眼前闪过——那些未完成的课题、没能带完的研究生、还有始终没能对陈教授说出口的感谢...
俞明远!发什么呆呢毕业照要开始了!
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俞明远猛地睁开眼,刺目的阳光让他下意识抬手遮挡。眼前是大学校园的广场,周围站满了穿着学士服的毕业生。他的心脏剧烈跳动起来,低头看见自己手中握着的正是20年前那部早已淘汰的翻盖手机。
日期显示:2003年6月15日。
我...重生了俞明远喃喃自语,手指不受控制地颤抖着。他摸向自己的脸,皮肤紧致光滑,没有后来因长期熬夜研究留下的眼袋和皱纹。
喂,老俞,你该不会是昨晚喝多了吧室友王磊的脸突然凑近,和记忆中一样挂着促狭的笑容,系主任在叫你呢,快过去!
俞明远机械地迈开步子,走向拍照的位置。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棉花上,不真实感如潮水般涌来。他看到了年轻时的系主任,看到了许多早已失去联系的同学,甚至看到了——他的呼吸一滞——陈志远教授,那位在他研究生时期给予无私指导,却因学术丑闻晚节不保的恩师,此刻正精神矍铄地站在教师队伍中。
拍照时,俞明远的大脑飞速运转。前世的今天,他会在三个月后进入一家普通企业工作,两年后才决定考研,浪费了宝贵的学术黄金期。而现在,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心中成形。
陈教授!拍照结束后,俞明远快步追上正准备离开的陈志远。
陈教授转过身,花白的眉毛微微扬起:你是...
经济系应届毕业生俞明远。他深吸一口气,我想报考您的研究生。
陈志远露出惊讶的表情:现在才决定今年的研究生考试已经结束了。
我知道。俞明远直视教授的眼睛,声音坚定得不像是22岁的年轻人,但我有不得不这么做的理由。请给我一个机会,我会证明自己的价值。
陈教授审视着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学生,目光中带着学者特有的锐利。俞明远毫不退缩,他太了解这位恩师了——陈志远欣赏有主见的学生。
下周一早上八点,我办公室。最终,陈教授留下这句话便转身离去。
俞明远握紧拳头,第一步成功了。
接下来的周末,俞明远将自己关在宿舍,疯狂整理前世的学术积累。他清楚地记得陈教授未来五年的研究方向,甚至能回忆起那些尚未发表的论文观点。他熬夜撰写了一篇关于新兴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论文初稿——这正是陈教授明年才会开始的课题。
周一清晨,俞明远带着打印好的论文站在陈教授办公室门前。当陈志远看到这篇远超本科生水平的论文时,镜片后的眼睛瞪大了。
这...真是你写的陈教授翻动着纸张,语气中难掩惊讶。
是的。我查阅了过去五年《经济研究》上所有相关文献,并做了自己的推演。俞明远小心控制着用词,既不能显得太过专业而引人怀疑,又要展现出非凡的潜力。
陈教授摘下眼镜揉了揉鼻梁:你的想法很有见地,但研究生招生有固定程序...
我明白。俞明远早有准备,但我听说学校今年新出台了特殊人才直聘政策,允许特别优秀的应届毕业生直接应聘助教或讲师岗位。
陈教授猛地抬头:你想直接应聘教职这几乎不可能!学校历史上最年轻的讲师也有28岁。
政策文件上并没有年龄限制。俞明远从包里取出一份打印件,只需要三名正高级教授联名推荐,并通过学术委员会的特别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