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办公室陷入沉默。窗外传来学生晨读的声音,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条纹状的影子。俞明远能听到自己急促的心跳声。
我需要时间考虑。陈教授最终说道。
两周后,在学校人事处的公告栏前挤满了人。俞明远站在人群外围,听到阵阵惊呼。
22岁的讲师开什么玩笑!
听说是陈志远、李卫国和张静三位教授联名推荐的...
这关系得多硬啊!
俞明远嘴角微微上扬。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学术委员会的特别答辩安排在七月中旬。当俞明远走进答辩会议室时,十几位经济学界泰斗的目光齐刷刷投向他。最年长的张静教授甚至戴上了老花镜,似乎想看清这个胆大包天的年轻人长什么样。
俞明远同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卫国教授开口,你的申请非常...非典型。我们很好奇,是什么让你认为自己有资格跳过研究生阶段直接任教
俞明远环顾四周,看到了坐在角落里的陈教授鼓励的眼神。他深吸一口气,开始了准备已久的演讲。
各位老师,我认为学术能力不应以学历或年龄衡量...
接下来的四十五分钟里,俞明远展示了对宏观经济学的深刻理解,引用数据时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分析政策时纵横捭阖。他甚至纠正了在场一位教授对某个经济模型的误解——这在前世是他博士毕业后才发现的学术错误。
答辩结束后,会议室里鸦雀无声。李卫国教授摘下眼镜,缓缓说道:我教书三十余年,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学生。
三天后,校长办公室亲自打来电话,通知俞明远被破格聘任为经济学院讲师,创下全国高校最年轻教师记录。当消息传出,媒体蜂拥而至,校园论坛炸开了锅。
天才少年22岁当上大学老师!
是实力还是黑幕起底俞明远的背景
面对舆论风暴,俞明远异常平静。他拒绝了所有采访请求,径直去了陈教授办公室。
谢谢您给我这个机会。他真诚地说。
陈教授摇摇头:不用谢我。说实话,我至今不明白为什么愿意为你冒险。就像...有种奇怪的熟悉感。
俞明远心头一热。在前世,正是陈教授在他考研失利时给了他第二次机会,后来又在他博士论文遇到瓶颈时通宵达旦地指导。而他却因为忙于自己的事业,在陈教授被诬陷学术造假时没能及时站出来。
这一次,他绝不会让历史重演。
新学期开始前,俞明远搬进了教师公寓。整理书籍时,一张照片从文件夹中滑落——那是前世他与第一届研究生的毕业合影。他的目光停留在最边上的女孩身上:周玲,那个才华横溢却在硕士答辩前夜跳楼自杀的学生。
这次,我一定要找到你...俞明远轻声自语。
开学第一天,俞明远站在讲台上,面对满教室比他小不了几岁的学生,心跳加速。他穿着特意买的老成款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试图掩盖面容的稚嫩。
各位同学好,我是你们宏观经济学基础的新任讲师俞明远。
台下响起稀稀拉拉的掌声,更多的是好奇的打量和窃窃私语。俞明远的目光扫过教室,突然在最后一排停住了——一个戴黑框眼镜的男生正低头玩手机,对课堂毫无兴趣。那张脸,与周玲有七分相似。
俞明远强自镇定,开始讲课。他刻意放慢语速,避免使用太多专业术语,但内容深度却远超一般本科课程。渐渐地,玩手机的学生抬起头来,窃窃私语停止了,教室里只剩下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
下课后,几个学生围上来提问。俞明远耐心解答,眼睛却不时瞟向收拾书包准备离开的那个男生。
那位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