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金身(三)
再次见到城阳公主时,我正领着四个倭国遣唐僧游览普光寺。
“薛郎中,好久不见。
”羃篱之下,城阳公主分花拂柳,轻轻盈盈地小跑过来。
她拨开纱幔,笑眯眯地打量眼前人,“这是哪一国的高僧呢?生得好似中原人。
”“回公主,倭国,在东海。
”我留心她似乎从次殿出来,问道:“公主来拜佛?”公主轻轻地摇头,青纱也跟着她浮荡:“不是的,我不太明白这些。
太子请慧净师傅翻译《法华经》,还短几卷,我来瞧瞧师傅可还要些什么。
”你又是何必呢?我笑道:“东宫的事自然有属官料理,趁着今天凉快,公主去打打马球岂不好么?”她也哂道:“我倒是个不能上阵的。
人家抢杆过来我却反应不及,不知何时,球便不见了。
”这几天正是暑热的时候,在外头站一会儿就一身的汗,只有佛堂里最凉快。
倭国僧今日是来临摹壁画的,我与公主跟在他们后头,瞧着他们拿短笔画佛像,亦步亦趋地走着。
“薛郎中,听说,你拜了民部的唐尚书做师傅呀?”“是,公主。
”“他怎样做你的师傅?”“唐尚书是老鸿胪,踏遍四海列国,很有些与藩邦交往的道理。
能够与他学本事,是下官的荣幸。
”“唔……那都学了什么呢?”自从上次在长孙府涨了教训,我心底里已有些怵她了。
听到她问问题,我下意识就警惕起来——莫不是在套我的话?我答道:“烤肉。
”“什么?”她在一方西方净土变相画前停下脚步,双环髻当当正正的勾住了两个罗汉的脸。
“唐尚书每每走过一个部落,就要学人家炙烤的法子,眼下已教了下官七八种。
”我凝重地叹了口气,仿佛悲哀的前路近在眼前,“倘若日后下官教人家流放了,也能在恶水穷山处寻到一个生存的着落。
”“哈哈……唔。
”也许是觉得自己不优雅了,她两只手将羃篱的纱幔扯在一处,严丝合缝地掩着自己的脸,仍旧嗤嗤地笑个不停。
“不会的,不会的。
倘若你不做官,到西市做个胡商的翻译,恐怕也能够‘八国贩骆驼’。
”这次见面很轻松,我们都笑起来。
半个月后,两位已遣唐几年的大食国僧被普光寺录用。
我带着几位掌固正往斋房搬送四季常服,又见到了她。
公主从宝殿中露出一颗头:“怎么,连遣唐使的冬袄都要你们发放么?”“还不止,向大唐学本事还要用大唐的粟米,食料束脩一应都是朝廷出,他们回去可要好好说说天朝浩荡,”公主笑着向我走来,掩袖揶揄道:“嗳,何其不公。
”这一次不是偶遇,我猜到她会在这里,我当真有话想要问她:“公主,思摩将军的参将是不是被你带走了?”“你发现啦。
”你好可怕。
随着思摩搬入长安的部曲还没改户籍,需要去县廨接受貌阅。
我奔走了大半个月,转眼就抓不到人,译语人偏又同时请假外出,个个都说:城阳公主有请。
僧侣往来不断,我将她引到大殿后的亭中,几乎是在恳求她:“公主,下官这份差事做得不容易,本来这些突厥人就不好管理,请公主体谅体谅下官罢。
”她小声道:“也许你有些误会我。
”你都可汗大点兵了还误会你?“我想他们才到长安来,也许会生疏畏惧。
我只想请他们尝尝东宫的常馔,不会耽误薛郎中的事的。
”那更可怕,上次东宫宴藩将就宴走我一年俸禄。
公主仔细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