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3章
胡说!
朱元璋顿时脸色涨得通红,抬脚就想踢。
老大你别拦咱,余闲想教坏我儿,他休想得逞。
面对朱标的极力劝阻,朱元璋的火气越压越盛。
爹!
情急之下,朱标脱口而出,顺便把朱元璋思绪带了回来。
再听听,老四不是小孩子了,这点雕虫小技能识破的。
过了一会儿,朱元璋大口大口喘着气,决定考察老四的表现。
...
牢房内。
余闲隔着墙壁,面对这个心怀大梦的有志少爷,想了想,决定说实话。
虽然一个大牢底层的将死之人所言,肯定没几个人会听进去。
以大明君主的才干,收复大部分失地也就一两代君王的事情。
收复之后呢余闲轻飘飘的说道。
没等对面回答,余闲又道:
蒙元为何灭国,一是为政者不仁,二是连年的天灾。
朝廷面对前车之鉴,可曾有应对策略
朱棣眉头微锁,并未对余闲的话感到石破天惊。
您想说,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所以,我们要与天道斗
诚然,国祚延续千秋万代,是我辈的真心希望。
可即便有朝一日不能,相信也可与周朝比一比肩。
朱棣昂着头,双眼里,是抹不去未涉世间的稚气与光芒。
周朝存世七百多年,已经算是长命王朝。
朱家人能有这番野望,也是人之常情。
余闲无可指摘,神情忽然冷下来。
就这
王朝兴衰,与百姓吃穿紧紧相连,任何一朝的覆灭,都与天灾密不可分。
听你侃侃而谈,应该记得‘千里无鸡鸣’的景象吧。
朱棣想到那一幕就揪心,他虽年纪小,但早早随父亲征,见过各个地方的底层。
于是回复道:那是自然。
余闲继续说:
促使前元灭亡的天灾,便是旱灾、蝗灾、大寒接连袭击。
灾害所经之地,庄家无存,田地荒废,更有掘墓食尸者以求活命。
你没感觉,这些年天大寒时日越发早么
百姓吃饱饭穿暖衣,才几年光景,大明可曾有储备,度过可能的天灾
只顾着与鞑子斗,就把真正的敌人给忘了!
听到这里,朱棣也是感慨万分,要是有吃不尽的粮食就好了。
听说南方有些地区的稻谷可一年两熟,甚至是一年三熟。
朱棣希望稻谷长得再大一点,再高一点;最好呢,能在稻谷下乘凉。
到那时候,别说喂饱百姓,行军粮草也不用愁了。
朱棣胸有成竹地说:
学生懂了,想要江山稳固,全凭三样东西。
有粮,有地,有人!
余闲似笑非笑,那是老三样了。
朱棣疑惑地说:还有别的三样
他挺起胸膛,打算开始论一番。
但余闲完全不给机会,直接戳破了中原朝廷变更的弊病。
受制于时代背景,要想让对方看到时代局限,等于要他编造出从未见过、听过、感受过的东西。
好,就算你有粮,有地,有人,能打破天灾的循环
眼光放长远一点,天下英雄如过江之鲫,有这三样的何止朱家。
朱棣诧异的问:还有比鞑子更能霍霍的族民
余闲看对面就像看一个孩子。
连稚子都知道,野草生生不息!
这片土地上,打来打去都是这些人。
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