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列位看官!上回书说到杨辰在曹营深陷
“降书”
风波,这曹营大帐内的气氛,当真是比那腊月里的冰窟窿还要冷上三分!且说这日卯时三刻,三十六盏牛油灯将大帐照得透亮,可那跳动的火苗却驱不散帐中弥漫的肃杀之气。虎皮椅上,曹操身披玄色锦袍,手中捏着那封
“降书”,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活像一只蛰伏的猛虎,只等猎物露出破绽便要扑上去撕咬。
“杨辰,你且看看这封书信,作何解释?”
曹操的声音低沉得如同闷雷,在空旷的大帐中回荡,惊得帐内众将大气都不敢出。夏侯惇、曹仁等人缩在角落里,眼神躲闪,活像偷了油的老鼠;荀彧抚着胡须,神色莫测;郭嘉半倚在案几旁,摇着羽扇,似笑非笑地看着这出大戏。
杨辰站在帐中央,只觉后颈发凉,仿佛有无数根细针扎着。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慌乱,缓步上前。每走一步,都好似踩在刀尖上。接过
“降书”
的瞬间,他的指尖微微颤抖,却在触碰到纸张的刹那,心中暗自冷笑:“这帮蠢货,伪造书信也不花点心思!”
他的目光如炬,在字里行间来回扫视。那眼神,就像老鹰在寻觅猎物的破绽。片刻后,杨辰猛地拱手,朗声道:“明公,此乃伪作!晚生自幼研习书法,笔迹自有章法,横划收笔处必带钩,而此信收笔平滑如镜,分明是刻意模仿却不得要领!再者,晚生向来以‘某’自称,这信里却用‘晚生’,此等细节之差,足见伪造者黔驴技穷!”
说罢,他从袖中掏出自己的手稿,逐字对比,真迹与伪书的差异,就像黑炭与白雪般分明。
曹操盯着他,捻着胡须的手指微微停顿,那眼神仿佛能看穿杨辰的五脏六腑。突然,曹操仰头哈哈大笑,声如洪钟,震得帐顶的积雪都簌簌掉落:“某早知是伪作,不过想看看汝如何应对!”
他猛地转头,眼神如利剑般扫过夏侯惇等人,“汝等因嫉妒而陷害忠良,该当何罪?”
夏侯惇
“扑通”
一声跪倒在地,额头瞬间磕出个青包,冷汗像断了线的珠子般往下掉,声音都带着哭腔:“明公饶命!末将鬼迷心窍,一时糊涂!杨辰屡立奇功,末将心中不服,这才……
这才铸成大错!求明公开恩啊!”
其他将领也纷纷跪地求饶,营帐里一片慌乱,此起彼伏的求饶声,活像一群待宰的羔羊。
曹操大手一挥,满脸怒意:“念汝等跟随多年,罚俸一年,闭门思过!若再有下次,休怪某家无情!这就叫‘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今日之事,便是教训!”
说罢,他又看向杨辰,眼神里多了几分深意,“汝且去兖州,继续推行屯田,稳定后方。这后方稳,则大业成,切不可掉以轻心。记住,‘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屯田之事,关乎我军命脉!”
杨辰心中跟明镜似的,曹操这一招可谓一箭三雕:既敲打了居功自傲的宗亲将领,又保护了自己这个可用之才,还把他调离权力漩涡。他跪地领命,心中暗自思忖:“这兖州看似是个美差,实则是个烫手山芋!那帮地方豪强,怕是早就等着看我笑话了。这一趟,怕是另有一番风雨等着我!”
出了大帐,寒风呼啸,杨辰翻身上马。看着远处的许都城楼,他握紧了缰绳。城中炊烟袅袅升起,可在他眼中,这平静的表象下,不知还藏着多少阴谋诡计。正想着,一名亲兵快马赶来,递给他一封信:“先生,有人让小人交给您。”
杨辰打开信,只见上面写着:“小心荀攸,勿信其言。”
字迹潦草,却透着一股急迫。荀攸?曹操的重要谋士,为何要小心他?这神秘的来信人又是谁?是敌是友?
杨辰将信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