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的省给我。
日子像钝刀子割肉。
直到一天,老板娘看着角落里安静剥蒜的我,对忙碌的妈妈说:你这丫头,倒是个有福相的,看着就机灵。
她顿了顿,老这么在棚子里关着也不是事儿。前面忙不过来时,让她帮忙端点不烫的凉菜、送个蒜碟啥的放心,就在眼皮子底下。
妈妈犹豫了一下,看着我期待的眼神,点了点头。
我开始在小面馆里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轻活。
接触的人多了,我刻意模仿着城里孩子的口音和举止,努力抹去乡下带来的痕迹。
我嘴巴甜,手脚麻利,常逗得熟客开心,偶尔能得块糖果或几毛钱小费。
我都悄悄攒起来。
一年后,我们攒了一点点钱,搬出了窝棚,租了一个城中村楼梯下的小隔间,虽然阴暗潮湿,但总算有了点私人空间。
妈妈换了份在大型职工食堂帮厨的工作,条件稍好,能接触到更多食材。
食堂有个废弃的小电视,休息时工人们爱看。
一次,电视里正播放一个教做家常菜的节目。
妈妈看着,眼神专注。
她做的饭菜,即使在最简陋的条件下,也总有一种抚慰人心的味道,那是苦难磨砺出的本能。
妈,我轻声说,一个念头在心底成形,你做的菜,比电视里那个香多了。
妈妈愣了一下,苦笑着摇头:人家那是大厨…
真的,我认真地看着她,我们…试试
智能手机是奢侈品,但我用攒了很久的钱加上捡废品,淘换了一个屏幕碎裂的二手旧手机。
我用它偷偷拍下妈妈在食堂角落,利用边角料做的一道简单的葱油拌面。
昏黄的灯光下,那碗面泛着诱人的油光,妈妈专注的侧脸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
我学着看到的教程,简单剪辑,配上文字:妈妈的味道,一碗照亮寒冬的葱油面。
发在了当时一个新兴的短视频平台上。
起初石沉大海,我们没在意。
生活依旧艰辛。但妈妈开始习惯我在她做饭时拿着破手机拍摄。
半个月后,手机突然被大量消息卡死。
那条视频被平台推荐了!
评论区炸了:
天!看着就香哭了!
阿姨好温柔,眼神里有故事…
这刀工,这火候,绝对练家子!
求教程啊!
我和妈妈看着不断跳出的点赞和评论,难以置信。
一道用食堂剩料做的面,火了
4.
那碗葱油面成了起点。
妈妈朴素却充满烟火气的厨艺,她身上那种历经磨难却依然坚韧沉静的气质,在镜头下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我坚持拍摄,选题聚焦用最平凡的食材做出家的温暖:一个烤得焦香的红薯,一锅熬得浓稠的杂粮粥,用捡来的菜叶做的清爽小菜……视频风格简单直接,没有滤镜,没有华丽解说,只有真实的声音和画面。
粉丝量像滚雪球般增长。
有人被美食吸引,有人被妈妈的坚韧打动。
平台签约了,有了微薄但稳定的收入。
我们搬出了楼梯间,租了间有独立厨房的小屋。
妈妈辞去了食堂工作,专心研究食谱和拍摄。
她的哮喘在稳定环境和收入保障下,得到了治疗,发作越来越少。
笑容,真正轻松的笑容,开始出现在她脸上。
直播打赏功能开启后,收入显著增加。
一次直播中,妈妈正在教大家做她拿手的萝卜丝饼,金黄酥脆的饼在锅里滋滋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