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序章:长坂坡的回响

    建安十三年秋,长坂坡的硝烟似乎还未散尽,那凄厉的喊杀声、马蹄声、兵刃碰撞声,如同梦魇,时时萦绕在徐庶的心头。他立于新野城头,望着南方,那里曾是火光冲天、哀鸿遍野的战场。刘备,那位仁德播于四海的左将军,刚刚又一次经历了惨败,带着残兵和新募的民夫,仓皇离去,去追寻那渺茫的复国之路。

    徐庶,字元直,颍川人氏。曾几何时,他也是一腔热血,欲凭胸中所学,辅佐明主,匡扶汉室。他才华横溢,算无遗策,曾助刘备连连挫败曹仁的进攻,展现出惊人的军事才能。那时的刘备,将他视为心腹,言听计从。徐庶以为,自己找到了值得效忠的明主,报国的舞台就在眼前。

    然而,命运的捉弄总是猝不及防。那个秋日,一封来自远方的家书,如同晴天霹雳,击碎了他所有的平静与抱负。信是他的老母托人辗转送来的,字迹颤抖,充满了绝望与期盼。曹操,那位权倾朝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汉相,为了将他这位奇才收归己用,竟然掳走了他的母亲,并以此要挟。

    母命难违,这四个字像沉重的枷锁,压得徐庶喘不过气。他是孝子,侍母至孝是刻在他骨子里的信念。自古忠孝难两全,他从未想过,这一天会来得如此之快,如此残酷。一边是情同手足、恩重如山的刘备与兴复汉室的理想;一边是生身之母、血脉相连的牵挂与迫害。徐庶的心,如同被撕裂一般疼痛。

    刘备似乎察觉到了徐庶的异样,但他并未逼问,只是默默地看着这位爱将日渐憔悴。那一日,徐庶终于下定决心,向刘备请辞。刘备的脸上写满了失落与不舍,但他终究是仁德之人,他明白徐庶的苦衷,更不忍因自己而毁掉这位国之栋梁。

    元直,此去曹营,犹如身陷囹圄。曹贼奸诈,恐会胁迫先生。公虽身在曹营,但望先生……刘备的声音艰涩,后面的话终究没有说出口。他知道,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其中的艰难与痛苦,徐庶比谁都清楚。

    徐庶深吸一口气,强忍着泪水,对着刘备深深一揖:使君厚爱,元直铭记于心。奈何老母身陷缧绁,元直生死难安。此番离去,实乃无奈之举。使君保重,徐庶……此生恐再难报使君知遇之恩了。他的声音哽咽,充满了无尽的愧疚与无奈。

    刘备扶起他,眼中泪光闪烁:先生……保重!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作这沉重的两个字。

    临行前,徐庶做出了一个震惊世人的举动。他策马缓缓而行,走了数里,忽然勒马回头,用尽全身力气,朝着刘备和新野的方向,大声喊道:使君!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凤雏先生,现在襄阳城外二十里的隆中隐居,使君若得此人,无异于如虎添翼!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徐庶走马荐诸葛。他并非要为曹操推荐人才,而是将自己最后的、也是最宝贵的礼物——未来蜀汉的擎天柱,赠给了那位自己衷心敬佩却不得不离去的仁主。他希望刘备能够振作,能够最终实现匡扶汉室的理想,哪怕自己将永远背负着背刘投曹的骂名,永远失去与知己并肩作战的机会。

    说完这句话,他不再回头,猛地打马南去,背影决绝而悲凉。马蹄声渐渐远去,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之中。

    新野城楼上,刘备久久伫立,望着徐庶消失的方向,泪水潸然而下。他失去了一位顶尖的谋士,却也得到了一声沉重的嘱托和一个未来的希望。而徐庶,则踏上了前往许都的不归路,前路等待他的,将是无尽的煎熬、对母亲的思念、对故主的愧疚,以及内心深处那永不磨灭的痛楚。

    秋风萧瑟,卷起漫天落叶,仿佛在为这段破碎的君臣情谊、为这位孝子被迫的选择而低泣。长坂坡的回响,似乎还在继续,只是这一次,主角的命运,已经彻底转向了另一个方向。徐庶知道,从踏上这条路的那一刻起,他的人生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汉末风云录,徐庶归乡记简介 >汉末风云录,徐庶归乡记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