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到厨房角落一张旧方桌的玻璃板下,压着几张更显古旧的黑白照片,画面模糊,但能看出也是这间面馆,只是更陈旧些,一个穿着老式工装、面容严肃的中年男人站在门口。

    那是我爸,林溪的声音从灶台传来,带着怀念,这店,还有拍照的爱好,都是他留下的。

    他一定很爱这里。沈哲看着照片上男人坚定的眼神。

    嗯,林溪的声音低了些,手下抻面的动作依旧流畅,他说,店和人一样,都有魂。拍下来,就丢不了。

    沈哲心头微动。面很快好了,依旧是那碗浓墨重彩的担担面。这一次,沈哲有了准备,学着林溪昨天说的,先小口喝汤垫底,再挑起面条。那麻辣鲜香依旧浓烈霸道,但有了昨天的铺垫和那口汤的缓冲,不再那么难以招架,反而在最初的冲击后,渐渐能品出芝麻酱的醇厚回甘和花椒那独特的麻香后韵,味蕾在极致的刺激中苏醒,竟真的生出一种奇妙的上瘾感。

    今天怎么样还辣得流眼泪不林溪端着另一碗面出来,放在邻桌,笑着打趣他。

    好多了,沈哲也笑了,感觉和这个爽朗的姑娘距离拉近了不少,这味道……确实霸道,但也真够劲道。他指了指墙上那些照片,跟你拍的照片一样,有种‘活’劲儿。

    哈哈,那就多吃点!林溪被他的比喻逗乐了。邻桌的客人点的是豆腐脑,一碗白嫩嫩、颤巍巍的豆花,上面淋着深红油亮的辣子,撒着翠绿的葱花、金黄的酥黄豆、油亮的榨菜粒,还有一小撮香菜。林溪熟练地拿起调料罐,舀起一大勺白糖就要往那红油辣子的海洋里加。

    等等!沈哲几乎是脱口而出,带着上海人骨子里对甜咸界限的执着,豆腐脑……加糖他一脸难以置信。

    邻桌的本地大叔闻言,立刻瞪圆了眼睛:小伙子,懂不懂哦我们乐山豆腐脑,甜的才正宗!安逸得很!大叔的嗓门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本地权威。

    就是就是!林溪也站在大叔这边,笑盈盈地,红油是香,白糖是甜,搅在一起才巴适!这叫‘甜水面’的魂儿跑到豆腐脑里咯!她一边说,一边毫不犹豫地把那勺亮晶晶的白糖撒进了红油汪洋里,又拿起勺子,手腕灵活地搅动了几下。红油、白糖、雪白的豆花、酥脆的黄豆和榨菜……各种色彩和质地在那小小的碗里旋转、交融。

    沈哲看着那碗甜辣交融的奇观,再看看林溪和邻桌大叔那副理所当然、甚至带着点捍卫本地美食尊严的表情,一时间有些哭笑不得,又觉得分外有趣。这乐山的味道,果然处处透着不拘一格的生猛和融合。他下意识地又举起相机,这次是对准了那碗刚搅拌好的、色彩斑斓的豆腐脑,以及林溪和大叔脸上那份因美食而起的、近乎天真的争执和自豪。

    咔嚓。

    小小的面馆里,因这碗甜辣之争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沈哲看着林溪手机里那些同样充满烟火气的照片——晨雾中挑着扁担的菜贩、黄昏时在河边下棋的老人、夜市摊位上滋滋作响的烧烤、甚至是一角斑驳的老墙头顽强生长的瓦松……他忍不住问出了那个盘旋在心头的问题。

    为什么只拍这些乐山大佛、峨眉金顶、乌尤寺……那些名声在外的大景,不是更吸引人吗他翻动着那些充满生活肌理的照片,语气带着摄影师的职业困惑。

    林溪正用抹布仔细擦拭着那个压在旧方桌玻璃板下的老相框,里面是她父亲和面馆更早模样的黑白合影。听到沈哲的话,她手上的动作顿住了,抬起头,目光投向店门外那条青石板路的尽头,远处,一段老城墙的轮廓在午后的光线里显得沉默而斑驳。

    那些大风景,几百年立在那里,跑不掉的。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目光收回来,落在沈哲脸上,澄澈而认真,倒是这些街巷里的烟火气,这些老房子、老手艺、老街坊……消失起来,快得很。像风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乐山传统记忆消失比大佛快简介 >乐山传统记忆消失比大佛快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