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样,抓都抓不住。她微微叹了口气,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相框冰冷的玻璃面,我爸常说,拍下来,留个念想。他走了,这店,还有这些照片,就是他留给我的念想。我不想等到哪一天,连这些念想都没地方找了。
沈哲的心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他看着林溪擦拭相框时那近乎虔诚的专注,看着墙上那些定格了平凡瞬间的照片,再想想自己镜头里那些追求光影极致却常常失去温度的宏大画面,第一次对自己的专业视角产生了动摇。在这个守着一方小小面馆、用手机镜头记录着日常消逝的姑娘面前,那些堆叠在他电脑硬盘里的所谓大片,似乎显得有些苍白和遥远。
回到上海,那间堆满昂贵摄影器材、空气中漂浮着咖啡和显影药水混合气味的个人工作室,第一次让沈哲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窒息感。巨大的落地窗外是璀璨却冰冷的城市夜景,车流如同流动的光河,永不停歇。电脑屏幕上,刚从乐山带回的、精心挑选的大佛、乌尤寺等大作依次闪过,构图无可挑剔,光影堪称完美,技术无可指摘。然而,沈哲盯着它们,手指悬在鼠标上,却迟迟无法按下确认键发送给画廊。一种巨大的空洞感攫住了他。
这些照片,美则美矣,却像是隔着厚厚的玻璃在看橱窗里的展品,精致、冰冷、没有呼吸。它们缺少一种东西,一种他在嘉阳面馆那氤氲的蒸汽里、在林溪手机那些粗糙的市井影像中、甚至在那碗霸道又回甘的担担面里,真切感受到的东西——生命的温度和流逝的紧迫感。
屏幕上的佛眼依旧低垂,悲悯众生,却无法回答他此刻内心的焦灼。他烦躁地推开鼠标,抓起桌上的车钥匙,几乎是逃离般冲出了工作室。引擎轰鸣着驶入流光溢彩的夜色,窗外的霓虹飞速掠过,模糊成一片迷离的光带,却丝毫无法驱散心头的窒闷。他需要一个出口,一个能让他重新触摸到真实心跳的地方。
几天后,沈哲再次站在了嘉阳面馆门口。夕阳的余晖给青石板路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面馆里飘出熟悉的骨汤香气。他推门进去,林溪正在收拾打烊。
沈老师这么快又回来了林溪看到他,有些意外,随即露出笑容,放下手中的抹布。
嗯,沈哲点点头,声音有些低沉,回来找点东西……或者说,找点感觉。
林溪看着他眉宇间挥之不去的郁色和眼底的疲惫,了然地点点头:还没吃饭吧先坐,我给你弄点吃的。她转身进了厨房,很快端出来两碗东西。一碗是清汤寡水的素面,上面只漂着几片青菜叶子;另一碗则是切好的甜皮鸭,深枣红色的鸭皮油光锃亮,上面均匀地沾满了晶莹的麦芽糖颗粒,散发出一种混合着焦糖甜香和卤肉醇厚的诱人气息。
喏,尝尝这个,乐山甜皮鸭,吃了心情好。林溪把甜皮鸭推到他面前,自己端起了那碗素面,我晚上就吃这个。
沈哲夹起一块甜皮鸭。牙齿咬破那层薄脆如琉璃的糖壳,发出细微的咔嚓声,浓郁的甜香瞬间在口中弥漫开来。紧接着,是紧实入味的鸭肉,卤汁的咸鲜和香料的味道层次分明地涌出,与表皮的甜脆形成绝妙的碰撞,甜而不腻,咸香醇厚。这种奇妙的复合滋味,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他被城市钢筋水泥封锁的味蕾和心扉。
好吃!他由衷地赞叹,连日来的郁结似乎被这味道冲散了一些。
林溪笑了,低头吃着自己的素面。看着她简单甚至称得上清苦的晚餐,再看看自己面前这碟显然是为他特意准备的甜皮鸭,沈哲心头泛起一阵暖意,随即又被更深的自责淹没。他放下筷子,声音里带着挫败和迷茫:林溪,我……我拍不出东西了。不是技术问题,是……他苦恼地抓了抓头发,是找不到那种‘活’的感觉了。就像你说的,拍的东西没有魂。
林溪安静地听着,没有立刻说话。她吃完最后一口面,放下碗筷,站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