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代码与谎言:项目背刺战
**第一章:冲刺倒计时**
距离‘智慧校园’项目上线还有——32天。
巨大的红色倒计时投影在会议室的幕布上,像一柄悬在每个人头顶的滴血尖刀。城市午后的阳光被厚重的防窥玻璃过滤得苍白无力,空调冷气嘶嘶作响,却吹不散空气里弥漫的硝烟味。这是启明星科技第三季度最重要的战略项目,关乎公司能否在教育信息化领域撕开一道关键口子。
赵总监,产品总监林薇的声音不高,带着一种刻意压平的腔调,却像冰锥一样精准地刺向技术部负责人赵磊,核心的AI人脸识别签到模块,技术方案评审已经拖了整整一周。按这个速度,Sprint
3(冲刺阶段)的交付物危在旦夕。我们产品部前期所有的用户调研、原型设计、市场预热,都可能因为技术卡壳而付诸东流。她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地扫过赵磊和他身后几位核心开发,产品部已经做了所有能做的,现在压力全在你们这边了。时间,真的不等人。
赵磊坐在长桌的另一端,背脊挺直如标枪,粗粝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面前那杯早已凉透的咖啡杯沿。他身后,技术架构师陈工眉头紧锁,资深前端李工脸色铁青,刚入职不久的测试工程师小杨更是把头埋得极低。林薇的话像一张无形的网,精准地将进度滞后的标签牢牢贴在了技术部身上。
林总监,赵磊开口,声音低沉平稳,听不出情绪,方案评审延迟,是因为产品需求在Sprint
1末期和Sprint
2中期进行了两次重大变更,新增了非接触式体温检测和异常行为分析两个模块,原有架构需要重构,工作量评估和风险识别需要时间。这些变更的邮件和Jira记录清晰可查。技术部从未懈怠,我们一直在加班加点追赶进度。
变更林薇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近乎嘲讽的弧度,市场瞬息万变,用户反馈就是最高指令!拥抱变化难道不是敏捷开发的核心精神赵总监,技术团队是否过于执着于‘完美架构’,而忽略了商业价值和交付承诺董事会要看的是结果,是产品如期上线!她将一份打印的、标注着大片红色的甘特图投影放大,那些刺目的红色延迟节点,无一例外地指向技术部的任务条。数据不会说谎。技术瓶颈,是当前项目最大的风险点。我希望技术部能拿出更有力的承诺和行动方案,而不是……强调客观困难。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只有空调的嗡鸣和林薇话语留下的尖锐回音。市场部总监微微颔首,运营部负责人目光游移,坐在主位、一直沉默的CTO张鹏眉头紧锁,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目光在赵磊和林薇之间逡巡。赵磊能清晰地感受到来自高层的审视和不信任,像冰冷的潮水般涌来。他深吸一口气,压下胸中翻腾的怒意和憋屈,目光沉静地迎向林薇:技术部会重新评估工作量,优化方案,确保Sprint
3目标达成。但前提是,需求必须冻结,至少在本冲刺周期内。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分量。
林薇没有直接回应,只是优雅地合上面前的笔记本,嘴角那抹若有若无的笑意加深了:很好,期待技术部的表现。散会。她率先起身,高跟鞋敲击地面的清脆声响,像是一记记胜利的鼓点。
**第二章:迷雾中的代码**
夜色浓稠,吞噬了白日的喧嚣。启明星科技大楼,技术部所在的楼层,依旧灯火通明。键盘敲击声密集如雨,屏幕上滚动的代码行如同永不停歇的溪流。空气里弥漫着咖啡因和疲惫的味道。
赵磊没有回自己的独立办公室,他拉了一把椅子,直接坐在了核心后端开发王海的工位旁。屏幕上,正是那个困扰团队多日的AI人脸识别核心算法模块的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