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量密码。他找到林小雨,她正专注地修复着一件有瑕疵的花瓶。
小雨,帮我个忙。陈默开门见山,我需要你那双画画的眼睛,还有你懂青瓷的心。
林小雨疑惑地抬起头。
拍作坊,拍我们怎么做东西,拍最真实的样子。陈默指着作坊里劳作的场景,不美颜,不加滤镜。拍揉泥的手,拍拉坯的汗,拍开窑时的紧张……特别是,拍我爸那张龙窑图纸。他眼神灼灼,把‘泥韵坊’的故事,把青瓷是怎么从一滩泥巴变成宝贝的过程,把‘雨过天青’这个念想……都讲出去!讲给外面的人听!
林小雨的眼睛亮了起来,她用力点头:好!这个我能拍!
于是,在弥漫着泥土气息的作坊里,一个奇特的组合开始运转。林小雨的手机镜头,忠实地记录着:陈默笨拙揉泥时龇牙咧嘴的窘态,老师傅布满沟壑的手在辘轳车上赋予泥土生命的魔法瞬间,素坯在阳光下缓慢干燥的细微纹理,釉料被精心涂抹时流淌的光泽……陈默则化身幕后的操盘手,精准地撰写文案,分析数据,调整发布策略。他将那张泛黄的龙窑复烧方案图纸作为核心故事点推出,配上文字:一个父亲为儿子遗忘的梦想,默默准备了八年。如今,儿子回来了,梦想还在路上。
真实自有万钧之力。林小雨质朴却充满生命力的镜头语言,陈默精准戳中时代情绪的故事讲述,让泥韵坊的账号在短视频平台上迅速积累起一批忠实粉丝。订单开始零星地进来,大多是些小物件,杯盏碗碟,但作坊里久违地响起了打包胶带的撕拉声。
就在作坊艰难复苏、曙光初现时,一场更大的风暴却已在海上酝酿。气象台发布了强台风海葵的紧急预警,路径直指浙南沿海。青溪镇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台风登陆的前夜,狂风开始嘶吼,卷着豆大的雨点疯狂地抽打着大地,发出噼啪的爆响。天空是令人心悸的墨黑,低压得仿佛要砸下来。作坊里,大家刚把一些贵重的成品和半成品转移到相对安全的里屋。陈默浑身湿透,雨水顺着发梢往下淌。他刚喘了口气,刺耳的手机铃声撕裂了风雨声。
是医院护工打来的,声音焦急万分:陈先生!你快来!陈叔他……他不知怎么知道了台风要来,一直指着作坊的方向,情绪激动得不得了,血压又升上去了!我们按不住他!
陈默的心瞬间沉到谷底!作坊!父亲在担心作坊!尤其是后山那个存放了大量晾晒素坯和珍贵泥料的简易胚房!那房子年久失修,根本经不起台风!
你们稳住他!告诉他我马上去作坊!东西不会有事!陈默对着手机大吼,声音被风雨吞没大半。他挂断电话,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眼神扫过作坊里同样浑身湿漉漉、满脸担忧的众人。
胚房!陈默吼出声,盖过风雨,我爸最担心胚房!赵伯,钥匙!
赵伯脸色一变,立刻从腰间摸出一串沉甸甸的黄铜钥匙递过去。陈默抓过钥匙,毫不犹豫地冲向侧门。林小雨想也没想,抓起一件挂在墙上的旧雨衣就追了上去:我跟你去!
狂风像无数只巨手在撕扯,密集的雨点砸在身上生疼。通往山边胚房的小路泥泞不堪,每一步都深陷其中,拔出来都费尽力气。手电筒的光柱在狂暴的雨幕中显得微弱而摇晃,只能照亮脚下几寸之地。四周是狂舞的树木黑影和震耳欲聋的风雨咆哮,如同置身于末日巨兽的腹中。
两人深一脚浅一脚地冲到胚房前。这间由老库房改造的简易棚子,在狂风中发出令人牙酸的呻吟,薄铁皮的屋顶像被无形的大手反复掀动、捶打,随时可能被整个撕开。门上的挂锁在风雨中哐当作响。
陈默颤抖着手,试了几次才把钥匙插进锁孔。生锈的锁芯发出刺耳的摩擦声,终于咔哒一声打开。他猛地推开门——
一股浓烈的泥土潮湿气息混合着木头腐朽